高中语文老师课堂语言小论
课堂语言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业务修养,是关系到一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
语言有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功能。信息论者把语言、文字、电磁波称为信息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语 言更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手段。在教学手段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尽管教师在课堂里可以借助于板书、图片、实物、幻灯、录音机、录像机等多种教学设备,但讲述法仍然是最基本的方法,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 主要途径仍旧是“言传身教”。我们听优秀教师讲课,有人简炼有力,有人委婉动情,有人幽默风趣……腔调虽然各不相同,特点虽然各有所长,而表情达意都有一套功夫。可以说,历史课堂语言的表达艺术往往是一位 历史教师是否优秀的首要标志。反过来说,有的教师学问虽然渊博,满腹经论,学贯中西,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高明,课堂上词不达意,言不传情,因而教学效果不好,不也大有人在吗?这样看来,一个合格的教师,为 确保教学质量,在不断钻研历史专业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下面结合我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也结合这段时间的培训,以及跟新老教师共同备课中的体会,对语文课堂语言的表达艺术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语文课堂语言的语速、音调和深度
课堂教学的语言要有一定的速度标准吗?有人说话快,有人说话慢,似乎并不需要划一。但是,一般说来,课堂教学的语速宜慢不宜快。语速过快,像连珠炮一样的发射,攻势太猛,学生的听力能跟得上吗?能捉住你每个字、每个词的发音,并且把这些声音从听觉器官输送到大脑,形成概念图象,再现作者原文的情景吗?教学不同于茶余饭后的讲故事,天南海北的侃大山。讲故事和侃大山,别说听者漏听一个词、一句话无关紧要,即便听不清一段情节又何妨!?而课堂语言是一种教学语言,教师的讲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讲课的字字句句都应该让学生听得清楚,吸收进去。如果语速过快,要么使图象重叠,造成混乱,什么也没有听懂;要么使人疲于理解,难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更谈不上思维活动的伸展,教学的效果不能不受到损失。
其实,一堂课45分钟,教师的讲课不能匀速前进。老和尚念经,平平的缺乏变化的语调总是催人欲眠,容易使人感到困倦。课堂语言的快慢、高低,都要根据内容不同而随时调节,不断变化,务使声音跌宕起伏,疾徐有间,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当我们讲豪放派苏东坡的诗词,不妨激昂慷慨,铿锵有力;讲奸佞当道,百姓受苦,可以音律低沉凝重,如闻唏嘘之声;叙述一段生动曲折的过程,要打出节拍来,重音符号、休止符号要巧作安排。至于重要的概念、千古警句的介绍,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地吐给学生。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适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不能晦涩艰深。用词艰涩,学生不能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思, 食而不化,必然减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口语化,要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语。新教师和实习教师初上讲台,不注意这一点,往往给人一种背诵讲稿的感觉。背诵讲稿式的讲课听起来味同嚼蜡,没有味道,而且会失去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威信 。学生听讲时,替教师担忧,好心的学生悬着一颗心,唯恐老师背不下来,调皮的学生等着看笑话,至于教师究竟讲了些什么,反而被大家忽视了。
(二)语文课堂语言要讲究一个“精”字
语文课堂语言要讲究一个精字,说话务求明白、简炼、干净。简炼干净的语言使人神清气爽;冗长而抓不 住要害的话越讲得多,听的人越糊涂。教师从第一天走上课堂开始,就应该防止出现“官腔”、“训话腔”。一句话一个“啊——,”两句话一个“懂吗?”,不断的“这个、这个”,无数的“嗯、嗯”……这些官腔、 训话腔,会成为一种疲劳因素,在你讲话内容的外壳上蒙上一层尘雾,使本来丰富而有意义的内容失去它应有的光彩。
为了使学生全部听懂教师的讲课内容,有一些好心的教师养成了重复的毛病。为什么要一句话重复几遍呢 ?多遍重复,成为蛇足。那么,在特别重要的关键性的地方,或者估计学生有听不清楚的地方,是不是要重复一下呢?为使全体学生都没有滑过你的话音,教师完全可以把已经说过的意思,换一个说法,从另一个角度再表达一次,当你介绍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荀子,说:“荀子和孟子是齐名的。”如果耽心学生没有听懂,或者听不清楚,最好不去作一次简单重复,你可以补充一句:“荀子和孟子在当时有着同样崇高的社会地位。”
在这里,还有一个课堂语言含金量多寡的问题。有的教师讲课,知识量、信息量丰富,语言表达又准确精 当,逻辑性强,学生获益非浅。而有的教师话语过剩而内容贫乏,废话连篇,言不及义,或者虽然并未离题,但含金量太少。如吃橙汁,掺水太多,浓度不够,醇度不到,淡而无味,吊不起人们的胃口。课堂语言含金量 太低,必然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损于一堂课的质量。
至于有的教师在课堂里信口开河,天花乱坠,甚至插科打诨,荒诞不稽,学生也许会捧腹大笑,叫好于一时,扪心自问,对得起学生吗?
(四)语文课堂语言要有一定的情感色彩
语文课堂上应该听得见几千年前陈胜在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看得见万里之外法 国马赛人民高唱着进行曲开赴前线的壮丽画面。而这些声音、这些画面虽然有时候也可以借助图片、实物的应用,幻灯、音像设备的辅助,但主要靠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把他们再现在学生面前。历史上一些优秀人物的嘉言懿行,革命志士的思想品德更需要通过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来触动心弦,感染学生。
语文课堂语言要充分发挥出她的魅力,要富于文采,饱含感情,做到以言感人,以情动人。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感,渗透在她低沉而又坚定的话语之中,做到了以言感人,以情动人,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感染力。
我们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理智上,而且要从感情上分清敌与友、爱和憎,才能通过语文这个大课堂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所以教师语言的情感色彩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那么,怎样增强语言的情感色彩呢?这里,我只想强调一点,就是,不要娇柔造作,故作惊人之语;不要堆砌空泛的形容词,不要为增加情感色彩而添加情感色彩。“言为心声”,重要的是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在这里,要求教师本人对文本对作者情感有一个公正的善恶是非观,对文章人物有一份真挚的爱憎感情,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语言的表情达意才能感人至深,教书育人的功能才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