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作者:邓若苑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1日
点击次数: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钦州二中政治组   邓若菀

 

【摘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关于如何建设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直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及其特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意义何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补课回避的问题,本文将以这几个问题为中心一一论述。

【关键词】政治文明  特征  内容  意义  建设;

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政治上归结起来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反映了我们党希望通过变革以实现其政治理想的一贯追求。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一重要论述既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又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时代内涵,具有意义深远的理论前瞻性。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及其特征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和开化的状态,人类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它是一定的政治、法律和民主制度的体现,还包括人们的民主意识、政治文化素养、政治行为方式和习惯,特别是权力行使者的政治道德、政治信仰、奉献精神和民主行为习惯和能力等诸要素的发展程度。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保证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目标得以实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容决定了它的本质特征,十六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表明我们已经初步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框架,使我们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为继续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首先,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其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含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人民民主。没有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人民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就没有制度保障,现代化建设也就无法顺利进行。发扬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再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应当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基本国情的政治文明建设;服务并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政治文明建设。因此,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至少应当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所以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内容,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第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及各项事业中来。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辞职制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建立干部激励和保障机制。
 
  第四,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决策机制。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机关的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并对其进行监督。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职能,依法行政。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体履行职能。与此同时,党的领导机关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论证制度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
 
  第五,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总的要求是,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此外,维护社会稳定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下,这一点至关重要。 

    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是一个基本的结构层面。与此相应,人类的文明也是一个有机系统,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可以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提供更加充分的有利条件,满足人民的政治愿望和政治利益需求;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政治制度保障,促进我国现代化事业更加协调地发展;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提供有力支持,形成民主团结、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不仅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党在新世纪奋斗目标必须着力解决的带全局性的问题。同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和命题,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反映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取得了新的进展;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指导原则,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把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四、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自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出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和广大人群众的积极努力,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十分艰巨的任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而民主手段是靠制度来实现的。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也可以多样化。比如在民主选举方面逐步提高公民直接选举行政首长的层次;在民主决策方面凡重大事项实行民意测验制度,并以此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总之,要真正把民主制度建设做深做细,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

二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我们相信,只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由权力反腐败逐步走向制度反腐败,就一定能够防止和克服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

三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是体现社会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那种机构庞杂、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行政管理系统和政治文明是格格不入的。机构的精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尽管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规模声势较大的机构改革已进行了多次,但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机构改革中的经验教训,选准切入点,加大改革力度,务求实效,真正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四是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全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保证政治文明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没有法制作保障,民主、公平、正义等都不可能实现。我们要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条道路上总会不断地出现新问题。这要求文明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的实际中来,切实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之,建设以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以发展人民民主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按照十六大的要求,认真研究每一项部署,精心设计每一个步骤,下大气力,真正把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