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关于高中普通班物理教学方法的一些探讨

作者:赖伟强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1日
点击次数:

 

关于高中普通班物理教学方法的一些探讨

 

摘要:由于招生逐年扩大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普通高中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尤其是普高普通班的学生在知识状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科学素养等方面的素质都比往年学生有所下降。用传统的方法去教这些学生,教学过程相当艰难。尤其是在物理课的教学中,学生极易在太多的困难面前产生消极情绪而放弃学习;由于学生平均程度较差,有的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太笨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也,对普通高中普通班的物理教学持消极的态度。

本人在普通高中教学实践中深切体会到物理的难教,学生存在的问题太多,课堂教学难于实施,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而学生则普遍反映:物理真难,学物理真累。而且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如果只顾少数尖子生的发展,必然会影响中、差生的学习效果,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若总是片面地强调照顾差生低要求低标准,又会抑制优秀生的发展。在这里,传统教学模式种种弊端暴露无遗,显得捉襟见肘,无能为力,常常顾此失彼,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为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普通高中物理教学的艰难现状,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一种有利于普通高中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的新的教学方法。

 

本文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谈一点我的想法和一些初步尝试。

一、课堂教学应一切从学生出发,降低教学起点和教学难度。

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叁方面入手:

1、通过调查掌握学生的知识状况,也就是知道他们的基础究竟怎么样。知道了学生的基础是怎么样的,才能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做好学生初高中学习的衔接。

2、通过调查了解学习方法、习惯和学习能力,也就是知道学生到底是怎样学物理的,他们是怎么样思考的?怎么样理解的?怎么样解决问题的?知道了这一点,一方面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习惯和态度;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去适应学生的思维和理解习惯,学会以学生的眼光来看问题,缩短师生之间的磨合期。

3、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疑难困惑,知道了学生的困难所在,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对症下药,释学生之所惑,给学生之所需。

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据笔者对普通高中学生的了解,极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都相当欠缺。这些学生对初中所学的知识已经遗忘或是一知半解,在初中学习中也没有培养出足够的基本能力和掌握正确的基本方法,我的感受是物理教学要从头来过。因此在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遵循低起点的原则,一是知识起点要低,二是难度起点要低。好在高中物理教材的编排是自成体系的,做到低起点关键是教师在切实了解和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放弃原有习惯去适应新的学生,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的观念。

普通高中普通班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习惯和学习态度上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很多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往往上课缺少组织纪律性,自由散漫,学习仅凭一时兴趣和个人好恶,常常对困难望而却步,知难而退,放弃学习。本人在教学中发现,甚至有些学生会因为题目太长而失去看一下的兴趣,或者是失去了读懂它的信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这三尺寒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融化掉的,习惯的改变、方法的形成、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步就能登天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的同时还必须做到小步子, 要循序渐进,一点一点来,要宁可慢不能粗,不能急于求成。

对于学习中出现的疑难困惑,通常普通高中的学生不会自动把它告诉你——这也是学生学习习惯上的一大缺点,甚至学生都不知道自己疑难在什么地方。因此,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接触交流,主动问学生有什么疑难,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并鼓励学生多提问。

需要说明的是,低起点”“小步子绝不是教师把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而是为适应学生实际情况而适当降低教学起点,适当减慢教学进度,不让课堂教学与学生脱节,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接受,更有效地培养并发展学生的能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勤练习的同时,还要实现学生情况的快反馈,在课堂上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深度及存在的问题,看看他们到底掌握得如何,是不是消化了,并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步骤。

二、重视思维过程的教学,暴露思维过程,思维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有些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能正确解题,但缺乏独立解题的能力;也有些学生经常问到:这道题为什么这样做?怎么会想到要这样做?等等的问题;还有的时候,同一类型的题目,上新课讲,复习课讲,总复习再讲,也不知讲过多少遍,但最后考试中还是有很多学生错误百出,学生在方法的掌握和迁移、解题的灵活性上总是不能提高。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学生只能大量做题,通过大运动量的训练掩盖能力上的缺陷,解题成了学习物理的主要内容,减负成了一句空话。而很多普通高中的学生只能望题兴叹,任你讲千遍复万遍都无济于事。学生因此而苦恼,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产生厌学心理;老师因此而满腹怨言,失去了教学的兴趣和信心,产生厌教心理。

出现上述种种情况的原因是在教学中缺少思维方法的教学。也即只教学生怎么做?而没有教学生为什么这么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低下。思维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学的方法教学归根结底是思维方法的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贯彻以思维教学为核心这一原则,才能真正为减负增效提供保证。普高普通班学生大多缺乏物理学中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品质低下,因此思维方法的教学对普高学生尤为重要。思维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过程中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就形成了思维方法,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多参加这种实践活动。教师一方面必须对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过程深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将怎样思考问题、形成思路的方法教给学生;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情况深入研究,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他们思维上的障碍在什么地方,结合实际情况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思维实践,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完成从能听懂会得做的飞跃。具体的操作上,笔者认为一种较为可取的方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将各种思维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即暴露思维过程,让学生了解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整个思考、实践过程。暴露思维过程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暴露科学家和教师的思维过程;二是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物理史的教学,生动形象地再现科学家发现物理规律时的情景,以科学家的光辉思想启迪学生的思维。如:伽利略关于自由落体的思索;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维过程;法拉弟建立电磁感应定律的过程;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等等。具体做法可以先把科学家遇到的问题或有关现象提出来,让他们想一想,讨论一下该怎样解释这些问题或现象,然后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科学家是如何观察、如何思考的,使学生经历一次发现、发明、创造过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虽然这种重新发现结论的做法,对社会来讲不是什么发明,但它的思维过程对学生来说却是全新的、创造性的。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如力、能、热量等物理概念在历史上如何逐渐形成、建立的情况。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给学生,尤其是在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分析思维的过程。如在讲解例题时,应着重分析形成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即讲清楚如何审题,如何获取题目文字所表述的信息——物理情景,明白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讲清楚如何根据文字表述的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把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条件和物理要求;讲清楚如何确定研究对象,并运用相关的物理规律(公式),找出条件与要求之间的联系,把物理情景转化为数学情景——数学条件和要求,形成解题思路(即怎么做)的过程。并将整个思维的过程以流程图的形式在黑板上画出来。这要求教师首先深入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只有先把自己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的过程弄清楚了,才能把这个过程暴露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方法,实现物理学方法的教学。

普通高中的学生,思维过程往往偏于简单,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比较肤浅、片面,常常以死搬硬套公式来代替思维。一方面,教师应并弃结论式的教学模式,要注重物理过程和物理意义的教学,强调学生在记住概念规律的同时应更重视对其物理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种种错误思维,教师最好不要直接指正,而应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出错的关键所在,在将其暴露的同时,通过巧妙的设问和正确的引导,由错误的思维得出矛盾的结论,由矛盾引起进一步的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所在、出错的原因,并纠正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在物理学习中出现各种错误思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对普高学生来说就更加难于避免,而且常犯低级错误,错误的形式五花八门。对此老师不能要求过高,切不可一味指责,应认真对待,仔细分析,正确引导。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要以鼓励为主,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暴露学生错误思维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创设问题情景,培养问题意识。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主线。

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本来是不可避免的现象,问题的存在本身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而普高学生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在学完以后提不出问题,觉得自己都懂,没什么问题。提不出问题并非没有问题,是因为没有通过思考去理解知识、吃透规律,对知识的掌握只是一种形而上的死板的记忆,因而不能发现问题。提不出问题说明没有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反而是最大的问题。另外,因受传统教学和应试教学的影响,普通高中的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一味地相信和接受的依赖心理,也不喜欢提问,缺乏提问的意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尽可能地创设问题情景,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建立一种以问题为主要线索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对普高普通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如果把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的境界分成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老师问,学生答,再由老师指正;其次是学生发现了问题,提出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探索然后解决,简言之是学生问,老师答;最高层次是学生提出问题,再学生自己通过分析探索然后解决,简言之是学生问,学生答,老师最多起到点拨引路的作用。普高普通班学生由于长年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严重缺乏问题意识,要想一步登天达到第三层境界断无可能。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到目前只能在第一、二层境界之间徘徊,往往能正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就已经是很优秀的学生了。因此问题教学模式只能从头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先由教师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并鼓励学生在思考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逐渐向较高的层次过渡。为适应学生情况,教师在贯彻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主线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构思,精心选题。问题的选择和设置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作好充分准备,反复斟酌,精心选择和设置问题。(1)提出的问题在知识上要有典型性,即抓住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关键提问。如处理问题的典型思路和方法,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易错、易混的问题等,要使问题击中要害。(2)问题在内容上要有直观启发性,问题要生动直观,富于启发,引人入胜。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刨根问底的热情,要能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3)问题在难度上要有针对性。一方面,问题要紧扣主题,选择能开发启迪学生思维的内容设计成疑难问题,要让学生不能一目了然。另一方面,又要遵循普通高中低起点,小步子的原则,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的难度和梯度,使大多数学生通过老师引导和同学们之间的探讨,跳一跳,够得着。在普通高中,确定问题难度时,教师要学会用学生的眼光来看问题,切勿使问题过难。(4)问题的呈现应有程序性。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应是一系列递进式的、有层次的、逐步深化的问题,程序的设置要与思维的发展相一致。

2、创设问境,引导发现。问题选好之后,如何把问题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也是能否成功进行问题教学的关键之一。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提问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要求教师创设优良的问题情境,如通过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或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以知识的复习制造悖论来引出问题,帮助学生发现和形成真切的疑问,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教师发问的态度和对待答问中学生的态度也影响着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平易近人,谈吐诙谐,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为创设问题情景奠定基础。

3、激励探索,培养能力。课堂上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少批评多表扬,甚至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学生力所能及的事不为之代办,煅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应是点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授予他们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激励学生积极探索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凡事多问为什么?多想怎么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甚至鼓励学生适当地钻一钻牛角尖也未尝不可。普高学生有时会有很荒谬或极简单的问题,要认真对待,耐心解答。总之应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综上所述,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特别是普通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守低起点、小步子、勤练习、快反馈的原则,课堂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物理课堂教学要以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为主要目标和任务;物理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主要线索,以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来贯穿和连系整个物理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讨论式教学作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方式,也应成为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普通高中普通班的学生虽然基础较差,但只要引导得法,孺子还是很可教的。

以上是我对普高普通班物理教学方法的一些粗浅总结和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切身感受,其中的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