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意思是说具有亲和力的老师,学生也愿意亲近老师并乐意听从老师的教诲而好好学习。教师的亲和力,是指教师为有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与学生交往中,采用容易为学生接纳,喜爱的亲近行为,使师生关系达到和谐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注意每一个学生,关怀每一个学生,并且以关切而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的优缺点,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 ;而“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的确,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某门学科是否感兴趣以及能否学好,与其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其在学生中的亲和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关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亲其师”并“信其道”,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和真理的追求。教师亲和力的核心是民主平等的思想,只有把学生当成“大写的人”,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话语权,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因此,只有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聪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都值得自己花费心血去培养的教师,才能始终微笑着面对每个学生,热情地关注他们的成长。
亲和力是老师们教育教学取得良好效果最重要的法宝,只有具备了亲和力,才可以构建起真正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双方的主观能动性,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充满人性,使同学们更多地感受到人文关怀的阳光,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向往,从而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下面,就让我以自己的切身体验、真情实感来进一步说明亲和力对一位优秀老师的重要性。
“每当说起一个优秀的老师,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他/她突出的教学能力,因为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甚至会把教学能力作为评价一个老师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在没有进入高中学习之前,我也曾是这么认为的,觉得凡是教学能力强的老师都应该是最优秀的老师,因为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学能力强的老师更有能力帮助我们解决‘疑难杂症’,克服学习中的重重障碍,从而引导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然而,回忆起高中时代的学习和生活,有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在我的脑海中始终留下着鲜活而深刻的印象。
那是高一时教我们历史的一位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女老师。可以说,她没有任何教学经验,但是我们很喜欢甚至期待上她的课,而且历史成绩也是最好的。因为她上课充满着激情,总是能够把历史课上得绘声绘色,从而让我们对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记得深刻而牢固。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总是那么善解人意,同时又不失幽默感。例如,上历史课有同学迟到一点点的话,她会说“快进来吧,课间那么多人上厕所,是可以原谅的”,而决不会像一般老师那样批评迟到者,接着再警告其以后不要迟到;当发现在她讲课的过程中,有人扒在课桌上睡觉的时候,她会轻轻地把睡觉者叫醒并关心地问“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要不要去看医生”,如果不是身体的原因,她会对我们说“那肯定是因为我的课上得太枯燥乏味了,我会努力改进的”。而决不会像某些老师那样用力敲击桌子把他叫醒,并将他严厉批评教育一番,诸如“你的父母花钱是让你来学校学知识的还是睡觉的?”之类的话。还有一点,也是我们做学生的比较喜欢和欣赏的,那就是她上课从来不拖堂。只要下课铃一响,那怕是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没讲完,她也会把它咽回去。她说她了解高中阶段学习的苦和累,因此,不想占用我们哪怕是一秒的课间休息时间。
然而,在我们升入高二时,这位女历史老师由于考上了研究生而读研去了,因此,我们的历史老师换成了一位50多岁的男老师,据说他的历史知识非常渊博,教学经验更是相当丰富,而且是为数不多的中学特级教师。可是,几节课下来,我们就觉得这位“高高在上”的老师无法融入我们学生之中,我们也无法走进他。因为他上课几乎没有手势语,没有绘声绘色,也决不会走到学生之间来。于是,学习又回到了常规的模式——老师自顾自地讲,学生或是机械地学,或是做着自己的事情。
在中国庞大的教师队伍中,的确有这样一类教师:他们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技能娴熟,教学能力不容置疑,可是他们在学生面前总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不能或不屑融入学生,在学生中缺乏亲和力,因而学生也就理所当然地“未亲其师、未信其道”,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效果是大打折扣的。
可是,我们谁也不能否认,虽时隔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却依然能够在我们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样一些老师——他们善解人意,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能够将自己完全融入学生当中,让学生意识到老师与他们其实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而不是传统印象中的矛盾对立体。也许这类老师教学经验不是那么丰富,教学技能也不是那么娴熟,然而他们却有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乐学善学’并提高学习成绩的制胜法宝——亲和力。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亲和力甚至比教学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往往决定了学生乐不乐意跟着某位老师学习某门课程。
于是,从大学毕业刚刚踏上讲台那一刻起,我就朝着能够使自己较快地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的两个方向努力:以勤奋与谦虚求教学能力的提高;以爱心和耐心求对学生的亲和力。尤其对于一个年轻的老师而言,亲和力往往可以弥补其教学经验的不足,使死板的课堂上真正成为一种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的氛围,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最终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如果说,在过去十二年的教学工作当中,我获得了比较快的成长的话,我觉得应该得益于自己的这个正确的认识:即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固然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亲和力,如果用数学公式来表示,那就是:亲和力+教学能力=一个优秀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