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陆贻省:试论高三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陆贻省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1日
点击次数:

【摘  要】新课标倡导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如何将任务型教学溶入到高三的阅读教学中,并使之有机的结合起来,快速的、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高三教学、甚至是高考的决胜中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拟就教学实践谈谈对高三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课的设计与反思。

【关键词】高三英语、任务型阅读、设计、高效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创造地使用教材,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发展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高三面临着高考这个艰巨的任务,而高考很大程度体现在阅读水平的测试上。2005年浙江省新的《考试大纲》增加了新题型同时又提高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这就使得广大教师尤其是高三教师在了解新课程,执行新课标,使用新教材时面临着过去从未经历的挑战——如何通过课本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笔者结合新版高三教材第6单元阅读课“Going West”(西进)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任务型教学如何在高三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

    二、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90年代创设的情景教学法,注重情景的创设,学生的动态交流和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曾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但过犹不及,在许多课堂中教师为了突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只重听说,不重落实。于是学生一落笔,错误百出。无法应对学期结束的终结评价和竞争十分激烈的高考,具体表现在:

    1、虎头蛇尾。许多课堂一开始录象、音乐、幻灯等多媒体手段应有尽有。教师提问、学生讨论问答,热闹异常。一节课很快结束。教师一看时间快到,在没有足够的操练、检测、总结,没有布置家庭作业的基础上匆匆收尾。

    2、重说轻写。目前很多阅读课被上成了问答课。满堂课中均为教师问,学生答。看似师生配合默契,其实学生像木偶一样,受人控制,没有自己的思想,更没有落实到写上,效率低下。

    3、重写轻说。与上者相反,很多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出口成错”,甚至在英语老师面前“三缄其口”。教师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忽略是造成这种“哑巴”英语的根本原因。

    4、讲多练少。很多高三课堂上教师常常口若悬河。不重视科学的讲练观。课堂上学生没有思考时间,没有重点、难点操练的时间,更没有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这种典型的“一言堂”,在英语课堂中十分普遍。

    三、高考下的高三英语阅读教学如何高效:

    1、高三阅读教学要结合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新课改更符合阅读水平急待提高的高三英语教学。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并在教学中大胆实践、创新。在认真分析教材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任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高考,体验成功。

    2、高三阅读教学中要“教材决定教学”。新版高三阅读文章中文章长、生词多、难点多。教师决不应“将材就材”、“按部就班”。而更应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对其进行“删、减、增”。可依据材料的难度将其视为精读,泛读或介于其中的阅读。《Going West》一课讲述了作者一家参加美国西部大开发的艰辛经历。因其课文较长、偏难但考点诸多,处置成精读课费时、处置成泛读课则重点不突出,被设置为介于中间的类型。

    3、高三阅读教学中要“年段决定教法”。面临高考形式下的高三课教学方法应有别于高一、高二。下面笔者就结合新版高三教材第6单元阅读课“Going West”(西进)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任务型教学如何在高三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

    (1)高三阅读教学更注重导入(Lead in)。在本课的导入中教师给学生的Task1是A free talk。以此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学习气氛。Task2:教师对学生进行有关美国发展的小测试(A Test)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把对美国西进历史的了解寓于其中。避免了教师的枯燥说教。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2)高三阅读教学更注重限时阅读(Fast reading)。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按大纲每分钟80词的速度快速阅读,并口头回答整体理解问题。这种日常的快速阅读训练有利于训练学生skimming 能力并可培养他们获取信息抓住重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高三学生大有益处。

    (3)在细读文章(careful reading)中,教师的Task是:要求学生针对课文选出正确答案。题目被教师设置为高考阅读理解的形式。并按顺序为:“浅层理解题,细节转述题、词语理解题、推理判断题和主旨大意题”。

  这一步笔头解决问题,变“教后学”为“学后教”。笔者认为这也是高三英语阅读理解课不同于高一、高二阅读理解的特别之处。即:靠近高考,由细到粗,有浅入深,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三的阅读中教师应坚持:学习时,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包办代替。分析时,结合题目,结合语言点,结合文章,做到举一反三。如词语理解题、深层理解题,要带领学生找到信息源,并组织集体朗读,以加深对课文重点的理解,在细节题目基础上分析。推理判断题、中心思想题等,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这种做法也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英语基本教学原则。
    (4)阅读教学中语言(language points)的处理是教学中的又一难点。笔者认为:

    ① 高三阅读课的语言点不应面面俱到,要讲学生所不知,讲高考所必知。
    ② 高三教师必须研究高考,将高考考点融合于日常语法讲解中。

  将语言点的讲解融合到课文中,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方式讲解,是一种行之有效,且事半功倍的方法。在本课的讲解中,教师把语言点穿插在Careful reading 中。如在讲到细节题California位置时,提出it’s beyond the Rocky Mountains.并分别以汉译英和选择题的方式巩固。在语言讲解中尽量结合高考。如语言点 “Passing through the desert ,we came out into the Salt Lake Valley” .教师由此引出动词ing形式和动词的过去分词在做状语的区别。并以2001年上海高考试题第28小题为例:

  Finding her car stolen ,____________
  A、a policeman was asked to help 
  B、the area was searching thoroughly 
  C、it was looked for everywhere  
  D、she hurried to a policeman for help

  让学生感受到“高考就在课文中,高考也不过如此。”在讲到语言点 “In fact, the situation was so desperate that, in most cases, no one could help another.”  In case和in case of 的用法时,教师以04年高考试卷第24题为例。

  He got to the station early ,___missing the train .
  A、in case of     B、instead of 
  C、for fear of     D、in search of

  这种“看的见,闻的到”的日常的“高考”训练可大大降低学生的高考内惧感,培养良好的高考情绪。

    (5)巩固(consolidation)部分,教师的任务一是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填空。这有助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更有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任务二:在给予一定时间阅读后要让学生就课文或语言点中不懂的进行提问,教师答疑,讲解。体现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

    (6)Play a game(游戏)这一步中,教师要求学生先口头讨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以此来巩固前边所学知识,拓展学习内容,落实本课德育目标,培养其坚忍不拔的精神,为学生向最后的高级任务发起冲刺奠定了基础。最后,教师提出“如果你是作者,描述你的经历。”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升华性掌握。将概括和总结能力寓于阅读的日常教学中。

    (7)作业要求学生把“game”中的描述落实到笔头。写一篇短文介绍西进的要点完成对文章整体回顾。

    四、反思与分析:

    从课例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本课的教法设计中教师充分考虑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时间和方法。同高一、高二阅读课通常侧重于听说、词汇、语篇相比,笔者认为高三的阅读课更应该侧重于读写,这也是高考的侧重点。高三教学目的主要在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分析理解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的教学更要针对高考要求,贴近高考题型。让学生感到处处是高考,高考在身边。为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选用高考中选择题的题型,针对课文内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精心设计了细节转述题、词语理解题、推理判断题和作者意图和态度理解题等。让学生了解高考命题的思路,熟悉命题的原则。教师还在教学中采用了先练后讲的方法,即像高考一样在没有任何帮助和提示下,让学生学会做题,提高做题能力。在该课堂的实际操作中,这种方法效果较好,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总之,高三的阅读教学中长路漫漫,正如本课课文“西进(Going west)” 中所描述的一样充满艰辛。但相信通过广大高三教师的努力定会找到一条通向高考的佳径。路在何方?路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