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莫坚成:语文教学感想

作者:莫坚成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2日
点击次数:

 

语文教学感想

钦州二中  莫坚成

光阴流水,亘古如斯。弹指间,执鞭语文教学忽忽三载矣。其间或多有感悟,奈皆因疏懒,未能以平日所感瞬间所悟形诸笔端,悔之甚矣!今得暇,稍以静心梳理,亦略得一二焉。兹概而陈之。

语文者,旧谓国文。其实乃一包罗万象,融汇众多学科知识于一体之综合学科。其博大渊深也,汪汪若万顷之碧,渺无崖涘;飘飘似千寻之云,漫难绳测。其纵贯诸生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整个生命过程,业已融流于其血脉矣。然诸生多有感慨:“语文难甚!”东坡居士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斯之谓也。然则语文之为学也,“即之若易而仰之弥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益发无穷。”故其为学也,非一朝一夕之功能尽会其意,非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无以窥其奥。惟愿诸生以兴趣入之,恒心持之,奋励研之,则语文之种种奥妙自是愈益无穷矣。

语文之教学,任重而道远。大而言之,中华优秀文化之传承不朽,光大寰宇,其维系传播之功难没也;小而论之,则个人立身学养之形成,志向抱负之树立,价值之取向,皆语文教学不可缺者。

故曰:语文教学之首务在立人。人而不立,何以行远?立人者,立身处世也。古之教育,先以洒扫应对熟习之,尔后方以诗书礼乐文化熏陶之。君试看此“教”字,先人造字时已深涵寓意,其一“孝”一“文”,先有“孝”而后有“文”,即先察其是否已具孝悌之心,尊重之意,乃定是否以诗书教育熏陶之。所谓不孝不教也。《论语学而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理与“教”同。一个人能内则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外则处世谨慎,讲求信用,怀博爱心,亲仁近贤。是备矣,则以文化教育之,熏陶之,提高之。良训犹在,何敢远尔!君不见诸生疲于文山题海不自拔,涉世四顾心茫然,报端屡见;君不见今日樽前呼师友,他朝对面不相识,所在多有。呜呼哀哉!何也?人之未立也。故今有浙江大学教授郑强严把硕博门槛,直言高呼:“入我郑门者,言必诺,行必正,爱国心、民族大义必明。否则,拒之!”真醒言也!一人之学问,尚可以奋励勤学得之,此小技,易事耳!然则其立身处世之准则,一旦养成,关乎一生,大事也。诸生方血气未定之少年时期,极易为外界所惑,趋向歪邪,故平时之教学,当不忘常以忠、恕、仁、义、信申之晓之。此立人之本也。故曰:语文教学,立人乃首务。

其二曰习惯之养成。江河成于涓流,习惯始于细故。所谓习惯成自然,皆缘平日之琐细默以形成也,不可不察。人之本性,多趋逸恶劳,好甘去苦,乐享已成,是以恶习易生,良习难成也。诸生血气方刚,正宜加以督引,促成其良习。然则,何谓良习?何谓恶习?《礼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学立身之良习也,督引之。《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良训也,督引之。《论语学而篇》:“巧言令色,鲜矣仁!”恶习也,去之。《论语阳货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恶习也,去之。是以彼品德之习惯,则正义,则勇往,则勤勉,则忍耐,则俭约。其言行也,则忠信敬笃。小而至于语文学习,则力督以晨早则诵背诗文数章,日之余习楷体百字,课之余阅美文数篇,日积月累,坚之持之,信诸生能恒者必有大进,登堂入室睹奥则不难矣。

三曰兴趣之培养。兴趣之培养有多种:声情并茂之朗诵;唇枪舌战,挥斥书生意气之辩论赛;激情洋溢之演讲等等,皆易激发诸生对祖国文化之自豪感与兴趣。某则以汉字字源发之。汉字结构严谨,笔画优美俊逸,其以维系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居功至伟!汉字魅力于斯可见一斑!诸生虽浸润于字海十数年,惜多不明其所以然,其心何悱悱焉!追本溯源,汉字本初之面目则明晓于心矣,祖国文字之源流与渊博亦以深味矣。诸生于祖国文化亦遂油然而起敬仰之心,兴趣盎然,辄亟欲尽发而研之。斯之效也。兹姑引数例示之:“旦”,其形若一日东起于地平线,故其意曰:早晨,天亮时分。“从”,两人一前一后,故其意乃相随也。“众”,人多为众也,故引申为“多”,其本义即许多人。“北”,两人背靠背而立也,意即背也,相背也。“家”,上一“宀”为房屋,下一“豕“,猪也。合而为房屋驯猪方为家,是亦知先人以猪为最早之牧业也。是为抛砖,以发兴致耳。不赘述。

哈哈,鄙庸浅论,稚嫩得很,见笑大方家矣。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