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李平萍:浅谈如何修改事例论证

作者:李平萍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2日
点击次数:

【摘要】事例论证是议论文中十分常见、非常重要的论证方法,中学生也最喜爱运用这种方法。但是,由于不得要领或者疏忽大意又常常会出现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文章的表达效。

关键词议论文  事例论证  升格  点题  事例概述  道理分析  文采

 

议论文公认的论证方法有:事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其中,事例论证在考场上的使用率在95﹪以上,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所以我在平时作文训练中特别重视提高学生事例论证的水平。每次讲评作文时,都会列举一些学生存在问题的习作,和全班同学进行探讨,进而修改,使之升格到一个更规范更精彩的层面。

在一次以“低头”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有一位学生在事例论证方面就存在一些典型的错误。首先,他的中心观点是:低头是一种忍让,它是智者的一种智慧。然后他写了这样一个事例论证片段:

韩信,当年在大街上遇一屠夫,屠夫百般刁难,说道:“你的个子比我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啊。”并当众侮辱他说:“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从别人的胯下钻过,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谁能受得了?然而韩信并没有挺身而出,与之搏命。反之而是忍受这常人不能忍受的耻辱,从屠夫的胯下钻过。正是韩信忍常人之不能忍,而方为人上之人,成为楚汉争霸中一个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

且不论事例的陈旧与否,单从事例论证本身来说,就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

第一,事例没有点题,这是议论文的大忌。小作者以为在开头中心观点已经说明“低头”是一种“忍让”,就可以抛开“低头”去谈论“忍让”了,这是一种偷换概念的误区。无论如何,事例都应该为观点服务,围绕话题展开,要不断点题,特别是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犹抱琵琶”“偷换概念”是高考作文硬伤。因此,要尽量把“低头”这个关键词融入到事例叙述当中去。比如可以把原句“反之而是忍受这常人不能忍受的耻辱,从屠夫的胯下钻过”的后半句修改为“低头从屠夫的胯下钻过”。看似简单的修改,实则可以“力挽狂澜”,避免作文偏题。

第二,事例的叙述比较啰嗦繁琐,拖泥带水,过于详细。特别是一个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的故事,实在没有必要从头到尾交代清楚,只要把与话题有关的最突出的情节概述出来就可以了,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不是为了详述事实,切忌本末倒置。比如可以升格为:出身贫寒的韩信曾在市井街头蒙受一屠夫的胯下之辱,然而就在他低头钻进去的那时刻,便有将来雄姿英发的胜利者。议论文中叙述性的文字要凝练,省下大量篇幅应该放在对事例的议论分析上。

第三,学生对事例的道理分析评价很单薄苍白,口号化的“正是某人……才……”的论证语言让评卷老师看不出该考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想成熟度。这应该是很多学生的通病了。我平时批改作文时,发现学生事例分析大致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议论展不开,往往写成“观点+材料”式,显得空洞、肤浅,就事论事,“浅尝则止”;二是文采不出色,句式没有变化,比喻诗词很少运用。

因此在现阶段,我就从两方面来提升学生事例分析的精彩度,教会学生升格自己的议论文。

做法一:升格事例道理分析的深刻度。“深刻”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发展分的一个要点,也是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以做到的一点,毕竟学生生活经历简单,见闻少,理论修养不够。对此,我的建议是:活跃理性思维,多去追根溯源,由表及里,将心比心,融情入理,再来就是升华到人生、社会层面去思考,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呀。

我曾经出过这么一道作文题: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请以“换一朵水仙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在材料里,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就是说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换一朵水仙花”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追求精神生活。

有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两个事例:

“能帮就帮”已经融入南宁人的血液。在南宁市望州南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能帮就帮”四个耀眼而醒目的打字!“衣食住行能帮就帮,求学就业能帮就帮,扶贫济困能帮就帮,大事小事能帮就帮”,成为了南宁这座城市的生活习惯。“能帮就帮”,这一句朴实得如同泥土的话语,在这座城市里开出了朵朵芬芳的水仙花。
  近日,扬州大学一群大二男生利用周末在学生宿舍回收废品的消息和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中,这群大学生背着空麻袋,挨个敲开学生宿舍门,回收塑料瓶、废旧书报等废品。目前他们卖掉回收的废品已经赚到600余元,其中500元寄给了一藏族学童,他们被称为“麻袋哥”。“麻袋哥”已经成为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奉献爱心的一面旗帜,他们懂得用面包换水仙花的精神内涵,这不仅是献爱心,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这两个事例应该说很新鲜典型,学生也懂得段末点题,但是议论方面很“贫瘠”,只有一两句带过,不能把道理说清说透,自然无法“深刻”。

我对文段进行了升格,保留学生对两事例的叙述,然后各加上一段道理论述:

…………

谁说当今大城市只有冷漠和利益计较?“能帮就帮”这个口号告诉我们,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数远不是靠物质的富足、经济的腾飞就可以提高,更重要的是这个城市的文化修养、人文关怀,只有精神文明、精神生活水平提高了,市民才能真正感到幸福,才能嗅到水仙花的阵阵芳香。

…………

谁说90后因为有着比较富足的物质生活而变得没有担当,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麻袋哥”告诉我们,90后依然可以表现出同样的担当、同样的责任、同样的抱负、同样的价值抉择,闪耀着同样璀璨夺目的人性光辉,他们追求水仙花的脚步奏响了时代的主旋律!

第一个事例我从社区的一个口号上升到论述精神建设对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数的意义,第二个事例我从“麻袋哥”几个学生的行为上升到论述“90后”这个群体在精神文明追求方面并不逊色,由个别特殊现象上升到群体普遍状态,跳出狭小天地,眼光投向广阔社会、历史,主题方面自然就显得“深刻”了。

做法二:升格文采,提供行之有效的论证方法。文采的出色主要体现在用词典雅、句式多变、修辞丰富等方面。这些我都做过一系列训练。

用词方面,我经常列出一些朴素文段,要求学生改写为至少含有五个成语的片段。其实学生是有词汇储备的,但在作文时总是不激活、不运用,所以要灌输学生使用书面语的意识。

句式方面,则从高考优秀范文里归纳出常用说理句式,让学生仿句。比如“不是……不是……而是……”(如“勇气不是鲁莽,不是冲动,不是盲目牺牲,而是一种敢想敢干的胆量,一种舍我其谁的豪迈”。)该句式通常用于解说某个概念,使概念呈现出客观、全面、辩证的特点,从而加强了道理论述的深刻性。我还给学生强调,写作时不应该总是陈述句、单句,而应该多些变化,反问句、假设句、设问句、感叹句、多重复句等句式都应该灵活多用。

修辞手法更是让语言出彩的常见方式,常用的有引用、比喻、排比等,是文采训练的重点。一方面我会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与话题相关的诗句、优美片段,同时还要求学生平时勤于积累,厚积薄发,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实践,光有理论,光摘抄而不真正花心血去经营语言是没有用的。

综合上面几个要点,回到文章开头以“低头”为话题的学生的事例,我给他做了这样的升格:

低头,不一定是一种懦弱,有时反而是一种勇气与智慧。出身贫寒的韩信曾在市井街头蒙受一屠夫的胯下之辱,然而就在他低头钻进去的那时刻,便有了将来雄姿英发的胜利者。对于彼时的韩信,低头不是懦弱的表现,他展现出的,是更大的勇气。面对讽刺与嘲笑,低下头,是需要勇气的。

苏轼云:古之豪杰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成大事者,必能屈能伸。如果韩信挺身而斗,又何异于市徒?又安能崛起于阡陌之中?在有所不能“进”的时候,暂时低一下头,短期的屈从与落后,并不失于君子的风度。在低头忍常人不能忍之后,才会懂得,有一种智慧叫审时度势、韬光养晦!

在这两段升格中,增加了分论点,使事例论证更有凝聚力;多次点题,使事例紧扣话题观点;压缩了故事情节,强化了分析议论,使议论更深刻;引用诗句、变换句式(反问句、假设句、感叹句),使文采更出色。综合下来,该事例完成了升格,学生在修改中也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如何才能写好议论文事例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