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与信息化教育有机整合
[内容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本身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最终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本文从六方面阐述参与式教学和信息化教育的有机整合。信息化教育是参与式教学的依托,参与式教学在信息化教育的平台上操作。参与式教学是应用网络系统、利用双向交流的方式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字]参与式 信息化 整合 教学 教育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一般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等环节实现。其中主要教学环节是教师讲解,给出例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班级集体授课和每节课时间的限制,在一堂课上能让学生自己领会和做练习的机会很少。要完成教学目标,关键是每个学生都要有一定的基础,即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显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难以做到的(只有少数优秀学生才能达到)。参与式教学则可以克服这问题,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教学媒体,就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共同编制好适合学习的教学软件。当老师讲解清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点后,让学生通过课件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学习,可以学得快些,也可以学得慢些;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询问,或通过多媒体网络与同学进行讨论;学习完后,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使用WORD来做练习。练习完后,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展示学生作品。这种自主、交互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与式教学与信息化教育的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信息化教育为操作平台,开展参与式教学,师生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用信息技术系统地处理课程的各个方面,以建立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有机整合的系统,并且根据学生的反馈进一步改进这个系统。
一、背景和意义
“参与”的概念大概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引入到中国的。广义上讲,“参与”的政治学含义在我国并非陌生之物,可以说,中国革命就是受剥削和压迫的广大民众广泛参与社会变革的成功例证。在当代国际发展、国际政治、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等研究和实践领域中,“参与式”几乎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新概念。无论从主导世界发展潮流的世界银行领导人,还是在一个社区中从事社会实践的管理者,都在应用“参与式”的概念。如何把“参与式”的方法运用到教学当中去,这是我一直以来不断琢磨的事情。信息化教育给“参与式”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操作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参与”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因为参与可以使教与学更有效率,更富有效果,使差生和优生本身能力共同得到培育和强化,并更大程度上使差生从根本上自立、自强,是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
以信息技术对数学学科的影响为例,计算机与图像计算器(如TI92),在解决数学问题方面现在正经历第四个阶段,首先是解决了各类计算问题,其次是解决了各种图像(如函数图像、几何作图等)显示问题,第三阶段是解决了式的变换(包括代数式、三角式的变换、解各类方程、求极限、微分、积分、级数等),现在正致力于问题证明的通用程序设计,这些成果告诉我们,传统的中小学数学问题,绝大部分都可以通过图像计算器或计算机直接得出结果。这至少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可以让学生通过图像计算器来学习数学概念与数学变换。
二、参与式教学的含义与特征
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由老师讲,学生跟着老师思路走。“参与式”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参与式教学中,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对弱势群体赋权,即赋权给基础差、领会能力差又不敢提问的学生。赋权给弱势群体的过程,是重新唤回弱势群体对自身知识和能力的自信和重建自尊的过程,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第二,各个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促使各个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平等地参与。
参与式教学的主要特征表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方式依托教科书和教师个人的思维,使学生被动地跟着学,从而帮助学生改变自身的知识结构。在已有课程研制的理论和实践中,学习者仅仅被动地参与了课程实施,甚至仅仅被动地参与了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活动”,很少参与课程评价,并几乎被排斥在课程规划或设计之外。参与式教学恰恰相反,通过学生对教与学的高度参与,强调学习者参与课程研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所谓学习者参与课程研制,就是学习者要全程参与规划、实施和评价等课程研制全过程,成为名副其实的课程规划者、课程实施者和课程评价者,从过去被动的课程内容的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课程研制者。这样,教师与学生同时成为课程研制的主体。
三、参与式教学与信息化教育整合基本原则
信息化教育是参与式教学的依托,参与式教学在信息化教育的平台上进行。参与式教学是应用网络系统、利用双向交流的方式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通过网络系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视觉、听觉、表达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监测的学习过程。参与式教学与信息化教育整合基本原则有层次原则、主动性原则、个别化教学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原则等四条基本原则。
1、层次性原则:强调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确立不同的创新教育目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因为在同一个教学班中存在各种层次的学生,所以邀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教学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得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学习有大收益。
2、主动性原则: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观察能力,注重维持其好奇心,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探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改变传统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3、个别化教学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个别化教学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无疑是有好处的,但只强调个别化是不够的,在学习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例如对疑难问题求解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的场合),采用协作(Collaboration)式教学策略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更能奏效。
4、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原则: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给予相应的特殊政策,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的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参与式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参与式教学和信息化教育有机整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极佳过程。
四、参与式教学和信息化教育有机整合特点:
1、具有双向性。即学生与教师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系统进行交流,学生可以选择老师不同的教学方法,并随时向老师提出问题和建议,充分体现相互切磋、相互学习的过程,在宽松的环境中,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双向性还体现在信息化教育与课程整合上,也就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或开发)理论和实践,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等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样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进而使信息文化与人的学习生活整合而成为有机的连续体和统一体。
2、具有趣味性。一个班级中,往往同时存在各种各样水平的学生,领会能力参差不齐,参与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要求调节教学过程的快慢,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活跃气氛,寓教于乐。参与式教学与信息化教育整合就是要建构一种“以人的学习为中心”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样式。这一新样式,以人的学习为本作为价值取向,旨在实现从过去仅仅重“教”到现代同时重“学”的转换,以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生主动学习的新方式为核心,并辅之以为其服务的教师教授新方式、教育内容呈现新方式、学习经验组织新方式,以及师生教学互动新方式,进而形成有机整体。
3、具有操作性。参与式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整合,一方面是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改造和创新课程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课程信息化;以及如何在课程创新中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其实质是信息技术课程化。另一方面是怎样在信息技术与课程互动性双向整合过程中实现两者的整体化和一体化,实质是建构信息文化背景里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在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内容只要能为课程服务,都可以采用。这意味着,学生不是为了编程而编程,而是为了处理数据或证明某一问题而编程。例如,在数学课上,为了让学生理解函数和图象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编一段程序来加以证明;又如,在社会科学课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处理社会调查数据,可以让学生使用数据库等等。
4、具有创新性。由于参与式教学本身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试验出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实现人的学习生活与社会文化的融合同一,亦即消除学校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割裂与对立,使学习者的学习生活与社会文化生活整合为有机的连续体和统一体,让人的学习过程成为和谐、自由和幸福的发展过程。
五、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1、高度重视在信息化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
在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信息垃圾带来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令人不安的问题,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对此,许多地区和学校采取了建立“防火墙”或把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来防止学生受到不良的影响。一定要防微杜渐,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2、加强信息化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确实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种宝贵特性,集中体现就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教学活动进程的结构所必不可少的。
六、小结
二十一世纪的公民需要获得以下一些技能:①信息处理(组织、获取、操作和评价)的技能;②问题解决能力;③批判性思维能力;④学习能力,⑤与他人合作和协作的能力。这些目标将使人们对教师和学生的观点产生新的变化。随之,教育内容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要进行革新,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为当代教育理论提供的许多实现的途径。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解决问题能力,还要培养品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被看作为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者要通过自己经验建构知识。这些新的应用重点强调学习过程,强调学习的许多目标都要通过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主动获取材料来实现。
参与式教学方法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它启动了教学对象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自信心,启动了建立脆弱群体(差生)对教学的拥有。参与式教学的运用,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力量、自身的知识及自身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参与式教学启动了双向学习过程,改变传统的单向式的学习范式,从而使教学对象的知识系统更加完整、准确。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式教学方法并不排斥其他方法,而是要使各种方法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互为补充的教学方法体系。同时应该指出的是,参与式教学方法不能作为任何一个科目的唯一教学方法,只有合理地使各种方法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才能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小云主编《参与式发展概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1。
2、Beane,J.A.课程统整[M].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0.41,14--21.
3、黄甫全 《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及基本原理》www.sina.com 2003-1-9
4、通惠利华《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http://www.learningcircuits.org 200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