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段敏:对生物课堂教学实验的几点看法

作者:段敏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0日
点击次数:

对生物课堂教学实验的几点看法

钦州二中生物组  段敏

    【摘要】:生物课堂教学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课堂教学实验是生物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正确、合理地使用教学实验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实验    传授知识的教学实验    验证性教学实验    探究性教学实验

    生物的教学,离不开课堂教学实验,生物课堂教学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通过教学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在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能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教学实验是生物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直接关系着生物教学的质量。从教学实验的目的看,可以把教学实验分成传授新知识的教学实验、验证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教学实验及探究性教学实验三种类型。

    一、传授新知识的教学实验

    这是以让学生获取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教学实验,通常是边讲边操作。从逻辑上看,这往往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操作时,先讲述实验原理、条件及注意事项;当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教师再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解释,为学生顺利地得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还原糖的鉴定》时,采取的方法是先演示"还原糖遇到婓林试剂变成砖红色沉淀"的实验,然后总结得出还原糖鉴定的一般方法。为此在开始演示实验之前,要突出强调婓林试剂的正确使用方法:沸水浴加热。引导学生观察试管颜色变化情况。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或结果来回答,由教师加以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像这样通过教学实验来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就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说服力,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所获得的新知识。使用传授新知识的教学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教学实验时,学生并未掌握有关实验的理论知识,在没有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观察实验时往往会忽略掉最关键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条件、环节和实验的主要结果(亦即告诉学生观察什么、如何去观察),使学生能理解实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是这种教学实验的感性阶段。

    ②在教学实验结束后,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应通过谈话启发学生自己去做结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例如,在前述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学生观察到"还原糖遇到婓林试剂变成砖红色沉淀"时,应启发学生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这是这种教学实验的理性阶段。

    ③要注意把实验中所得出的特殊(或个别)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或同类的其它对象)中去,使学生类推地掌握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例如,应把从"果糖的鉴定"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推广到其他还原糖的鉴定中去,总结得出"还原糖鉴定的一般方法",这是对这种实验的归纳。

    ④应要求学生用文字或图表把实验的结论记录下来,或结合指导学生读书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做上记号或摘录下来以巩固知识。

    二、验证性的教学实验

    这是以验证或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教学实验,通常是在讲授完新知识以后进行的实验。从逻辑上看,这往往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学习过程。教师讲课时,先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结合使用各种直观教具讲授新知识,待学生初步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再进行有关的教学实验以验证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例如,在讲《酶的高效性》时,先结合有关酶的特性的知识,讲解方法,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先具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进行酶具有高效性的实验过程。使学生通过操作机观察,进一步加深印象,提高当堂课的巩固率。使用这种教学实验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操作实验前,因学生对有关内容已有初步的印象,所以学生在操作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初步掌握的知识来观察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同时应该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

    ②在操作教学实验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演示酶的高效性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除了观察气体产生快慢外,能否用其他方法?怎样用更明显的方法证明酶催化速率的高效?

    ③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敦促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如在进行酶得专一性实验时,当学生观察到"淀粉遇淀粉酶可与婓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后,让其解释该现象,指出该现象所证实的问题。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

三、探究性教学实验

    恩格斯说:"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须性的".要跳出单纯的经验的圈子,要敢于提出有科学根据的假设,并能通过设计实验加以检验。探究性演示实验正是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教学实验。在学生上分组实验课时,为了使学生能正确而迅速地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避免在实验方法或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方面出现大错误,教师一般都要先进行部分实验的讲解分析。例如,在完成一个实验探究课题时,教师应首先为学生能顺利地设计实验方案、正确地进行实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明确地归纳出结论而作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如在学习酶的最适温度探究时,首先给出下面的问题:

    分组时温度的设定?分组后,酶与底物如何处理?如何保证酶的反应温度是设定的温度?

    在完成上面的工作后,在学生得出结论时,教师应抓住学生出现的各种回答时,及时给予引导,从而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为顺利地达到实验目的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生物课堂教学实验是生物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正确、合理地使用演示实验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要做到这一点还需注意以下几个原则:①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即操作过程中,教师及学生的操作要合乎规程,做到准确、规范,使学生在观看教师的演示后能了解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②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前,教师应做认真充分的准备,选择效果最佳、结果最佳的实验方案,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实验达到准确的预期结果。③实验过程的全局性。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既要认真实验,又要注意讲清实验的原理和步骤;既要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观察与思考同步进行,紧密结合,达到启智养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