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宋业芳:以学生发展为本 改进历史课堂教学

作者:宋业芳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0日
点击次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不断的涌现。而在新的教学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学生主体性发展教学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也正是如此,注重学情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凸显学生学生的主体性,成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倍加关注的问题。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的老师忽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只是以教师的角度解读教材,选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没有体现学生的真实情况,致使整个教学过程缺乏与学生对接的连接点,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采用“满堂灌”的形式,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针对这两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探讨在教学中如何真正地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贴近学生,凸显历史学科的魅力
      历史教育家赵亚夫认为,历史因其有悲喜美丑,且真真切切,有血有肉,可以说历史如诗,历史如画,历史如歌,充满神秘之美和生活趣味。然而,由于考试制度的束缚、只重政治史,再加上教师对学情的忽视,历史学科在学生眼中是故纸堆里的知识,与自己非常遥远,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可言,只需背就可考高分。在整个历史学习过程中,历史所蕴含的丰富、博大及精深的人文精神资源远远没有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历史学科魅力不再。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个,一是历史教学内容离学生生活太远,二是历史教学学生参与少。根据这两个原因,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1)新课改强调教学应该处理好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和谐统一。即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生活世界的方法很多,这里只选取一个点即乡土进行阐述。挖掘乡土教材,在历史教学时进行适当的链接,是贴近学生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乡土是学生的生活世界,乡土教材的运用,可以拉近历史与学生在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存在。例如某位老师在上《辛亥革命》这一节课的时候,以当地的地名“民主路”、“共和路”作为导入,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课后,学生都表示,原来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这样,就拉近了历史教学的亲和力。且通过链接乡土教材,使学生明白历史知识与自己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内心产生一种需要历史知识的愿望,这种愿望便能成为稳定的学习动力。另外,通过乡土教材这个载体,把学生身边的生活及已有经验调动起来,学生的体验与教材有相通之处,才能引发学生共鸣,形成真切的情感体验去理解历史,感悟历史学科的魅力。
     (2)当今学生知识面宽,视野较为广阔,渴望表达自己对历史现象的看法,因此,历史教学除了内容上要贴近学生学生,在课堂组织中也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多设计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活动,让他们真正地参与教学,对某些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得出对历史现象的看法。新课改提倡的三大学习方法,就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学生的“学”是最重要的,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多给学生留些时间,多给学生一次发言的机会,多设计一些学生力所能及且乐意参与的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随着老师的引导,一步一步走入历史学科的精神领域,感受历史学科的博大精深。
      2、 引导学生,构建历史与现实的桥梁
随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得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也为学生关注现实提供了条件。现代的学生对现实社会越来越关注,他们希望所学的知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现代社会的复杂现象,而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根据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注意挖掘出可与现实问题链接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改变学习历史无用的传统观点,凸显历史学科的实用性,吸引学生的兴趣。要做到这个,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教师在上历史课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某些历史问题放到现实背景中思考,而不仅限于该知识点所处的历史时期。因为历史是一个延续发展的过程,某些历史现象直到现代还在发挥着作用。如儒家思想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设和谐社会,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都有重要价值。另外,如大国崛起、两次世界大战、历代政治改革、近代政治民主化等内容,都对当今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注意挖掘出其中的可链接点。
     (2)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很多现实问题并不是凭空而起的,它们都具有历史的渊源,有一个历史发展的阶段。要想透彻地分析现实问题,必须回到历史的源头,从其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寻找答案。现代学生面对铺天盖地的关于现实问题的信息,渴望通过对现实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以更好地认识现实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视野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如克什米尔问题、种族歧视、中美关系、日本右翼势力的泛起等现实问题,都必须要回到历史的本源中才能认清其中的缘由,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引导,引导学生以历史的眼光观察现实问题的成因,解决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联系现实,引导学生以现实的视角思考历史,以历史的角度反思现实,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凸显历史学科的实用性。
     在新课改“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下,注重对学情的分析,在教学内容的选上,联系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在组织教学时,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方能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散发历史学科的魅力。

参考书:
【1】《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历史课程标准研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何成刚:《历史教育的价值:回归人文精神》,《北京教育》2002年第2期
【3】齐健、赵亚夫等《历史教育价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