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翟高兆:尖子生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翟高兆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0日
点击次数:

  我国的教育方针总体要求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给我国教育指明的方向是“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我国教育发展中长期发展纲要》则特别强调教育的创新,认为要落实科教兴国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创新,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为了贯彻教育方针,向“三个面向”目标努力,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华体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全体同仁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三年来,华体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高中毕业生考上“一本”的人数从460480,再到502人。最近十年考入清华大学的有:梁恩主、陈志成、胡中山、韦晓全、陈贻亮、黎宁、韦昌余、黄志东、张羽廷、黄祥、彭湘杰、关安福、郑清元、康历、赵卉秀、王小龙。考入北京大学的有:谢天森、甲芝莲、陈夏欢、刘家懿、黄国龙、陈粟、龙思云、周桂斌、黄丽巧、周锡钦、游颖赟、蒙思玮、李翔、黄灿、吴一杰、麦源、黄珺君。

那么,华体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在教育的园地里,是怎样辛勤耕耘,特别是在培优育尖方面,是怎样走过来的呢?让我们回首往事,追寻那成功的足迹,总结经验,以便发扬光大,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尖子生的选拔

所谓尖子,我们认为是相对于当年在校的同届学生中,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每次考试成绩比较优异,各科老师反映思维比较敏捷,能力超群,学科均衡发展的学生。

选拔的方法是:一、在“中考”升入高一年级的新生中,文、理科各筛选一个班,组成加强班培养。二、在高二文理分科后继续跟踪原来的培养对象,优胜劣汰,及时补充人选。三、在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后最终确定“最拔尖”的30人(理科20,文科10人)进行培养,目标是进入清华北大。

自然,被选中的“尖子生”首先要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能自主、自觉地学习,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人物。其次,他们的学科发展较均衡。即进入华体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以来,每次考试——从周测、月考到统考都属优异、均衡,没有明显的学科“跛脚”现象的人。再次,他们都有远大的志向,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课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等。这样的人选,才有无限的潜力。

二、尖子生培养的系统工程

     尖子生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诸如组织领导、师资配备、培养原则、培养计划等等。下面简要回顾:

1、成立育尖小组。这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学校领导挂帅统筹等,有各学科的骨干组成的“班子”。他们除了学识丰富,经验老到外,还必须要求责任心强。所以,华体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的“育尖小组”,由头发花白的老教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他们是学校的中坚,育尖的良师,学生的益友。

2、制定培养原则。经过多年的实践,华体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育尖的原则基本上是:从各个学科的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学生的情况,要求育尖教师做到:思想、心理辅导与学业辅导相结合。要知道,尖子生的思维活跃,但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如家庭经济、人际关系等等)。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单调的生活,家长、老师过高的期望,常诱发不良的心理,也就是常常陷入“成长的烦恼”之中。故要求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把思想工作,心理疏导和学业辅导相结合。将学科的基础与综合素质相结合。近年的高考,已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了,尽管“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但是,综合素质更加重要。因为,象文科,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综合赋分回答问题,要求的能力是较高的。要教会学生审题、拟纲、行文,确实要提高综合素质才行。ƒ将新旧知识相结合,将讲练评补相结合。近年的高考题,关注社会、关注生产、关注生活,学生必须学会迁移知识,学会综合运用,灵活运用知识,才能解答问题。故教师的辅导要纵横到边,讲练评补相结合。

3、制定好育尖计划。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知道,扎实基础+纯熟技能+良好身心+正确策略=尖子生培养成功。因此,必须有科学的计划。华体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育尖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人员安排,讲练评补内容的安排,选题印刷使用的安排,心理辅导,心理调整的安排,讲座的安排,走出去学习和请进来讲学的安排。因此,育尖计划是周详的、严谨的,甚至要求每个班、每个学生心中都有高考的“倒计时”安排。这样,既能“按部就班”,又能分秒必争,从而让学生成为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训练的主人,成功的主人。

四、教尖子生学会学习,学会提问,学会总结提高

尖子生是怎样炼成的?除了自身素质外,导师的“导”是非常重要的。

1、帮尖子生制定学习计划。如前所述,尖子生是一群有良好习惯的“精英”,只要相关学科的老师再结合他们的实际,协作制定好学习计划,效果会更加理想。以往我们的做法是按基础复习、专题复习、综合模拟练习,三大阶段帮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灌输的学习方法是①先计划后学习。②先预习后听课。③先复习后作业。④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⑤先打好基础后灵活思维。⑥先调好心态后参加考试。大家在实践中都比较认同这些方法。因为学习是艰苦的过程,是不能马虎,也不能一蹴而就的。天才在于勤学,聪明在于积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做。

   2、教尖子生学会提问。学问学问,只学不问,积累的问题多了,会阻碍进步。因此,我们给尖子生的提问宝典是:①问思路、问方法。并且问后多复习,多体会,务求理解。②可课间提问。为此,做好预习,才能在听课中发现问题,才能使自己的学习跑在别人前面,才能及时“解难析疑”。③可课后提问。即通过练习,通过自己思考,特别是“百思不得其解”才提问,这样的记忆、理解会终身难忘。④有计划的提问。也就是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把不懂的东西集中起来,有计划的找老师提问解决,这样打歼灭战,一揽子解决掉,清除学习上的障碍,此时心情的舒畅,进步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3、教尖子生学会总结提高。战争年代,军队的做法是打一仗总结一次,看胜败原因何在。学习也一样,要教学生学会总结,才能不断提高水平,不断进步。比如,常有尖子生问:怎样做到发散思维?我为什么这个问题不会拓展?这时候,作为老师(导师),应要求学生,首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即不要囿于本本,不要囿于经验,要敢于打破常规。其次,要善于观察各种现象。即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细化、去说明,也就做到“发散”了。苏东坡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要跳出来,换位思考。再次,求同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都要好好学习、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你就具备“发散思维”了,就能有所突破,有所提高了。学会学习,必须学会总结。学会总结,肯定有利于下一步的学习。要把学习、思考和总结结合起来。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五、把研究高考、研究尖子生、联系家长结合起来。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面对高考,肯定要研究高考。这些年,我们从高考的题型、题量;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高考的选拔功能;高考的学科能力要求;高考的改革;高考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努力找到尖子生备考的科学门径,然后优化教法,提高效率。

我们也认真研究自己的“尖子生”。首先,研究尖子生的心理。尖子生往往有:自负心理、自居心理、虚荣心理。喜欢热捧,受不了打击、批评。所以,针对每次考试后,成绩不理想的尖子生,我们认真鼓励他们,强调:①成绩只代表过去,不代表未来;②失败是成功之母;③真正的失败是意志的失败,不是成绩的高低;④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历史上的吴越争霸中,越国就是失败后“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反败为胜,荣登霸主地位的。其次,研究尖子生的学法。侧重培养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质疑、提问,学会分析、比较概括、归纳,学会“创新”。其中,数理化几科注重公式,定理的推导,领会实质,定量练习,多做竞赛题,限时训练自己。记住典型题,注意举一反三,多思考多总结。政史地几科,则根据学科特点,如政治抓住观点,历史抓住线索,地理抓住图表分析。总之,能备好资料,强化考试,每月一考一查,每周一练,每日每科一总结,加上教师个别关照,因材施教,精讲精练之后,及时评补、点拨。第三,研究尖子生的互助学习。“补差”的成功经验就像是安排座位时“好差同桌”,以便“以兵教兵”,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尖子生培养,采取类似的办法,因而“互助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尖子生是一个群体,是“强强联合”,安排好时间、地点,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进步,是高考取胜的法宝。第四是研究尖子生的激励机制。常言道,“重奖之下必有勇夫”。这些年来,华体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对考上清华、北大的尖子生及“导师”都额外给予重奖。平时月考、市统考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甚至在住宿、膳食方面也给予必要的关照,令相关的师生焕发出旺盛的工作和学习活力。

    关于联系家庭,“家校共育”。我们的做法是经常与家长沟通,合理利用家长的期望,起到监督、促进尖子生的良性效果。教师也经常选用一些困难家庭因子女出色,高考成功,改变“一穷二白”命运的事例与家长分享,使学校和家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共同把育尖工作做好,不仅做到及格,还要力争做到优秀,甚至卓越。让我们与尖子生一起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