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建设“幸福校园”,推动“乐善文化”的更深入研究,让研究更方便进行,成果更容易推广,更有利于实现“乐学善教”,让教师的教学研究进一步体验“乐研善研”,建议科研处在2012年起,对申请的研究的课堂进行引导,以便使我校的教学研究形成系列,成果让我们的学校研究特色更加突出,增强示范辐射作用,建议申请课题研究的课题主持人在申请课题时,围绕着“幸福校园”“乐善文化”“高效课堂”进行立项,建议对相关内容的立项进行经费等扶持。
课题申报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一)填写《钦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
1.下载《钦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
地址:钦州教育信息网“教研资讯”专栏。
2.选题应当注意的问题
(1)选题的原则
选题决定着研究的方向和水平。选题应当体现具有现实价值、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实用性。
(2)课题的来源
课题一般来源于教育教学的热点、疑点和盲点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情况中选择:①从上级科研部门提出的规划课题指南中选择;②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中选择;③从教育教学的争议中选择;④从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选择;⑤从学校和学科的发展特色中寻找课题;⑥从教育理论的应用中或交叉学科的问题中寻找。
(3)课题名称要简明扼要、表述恰当。
课题应当是具有一定普遍意义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问题。可以从大的研究方向中经过分解而建立,也可以从个案的积累中通过概括而形成,体现量力性原则。各级教育科学规划办所给的课题指南中,一般是课题研究的方向,需要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能力、研究的对象进行恰当的分解,使研究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因此,研究课题的外延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课题名称的文字表述要简明,不能太长,一般字数控制在20个字以内。
研究课题的大小应当根据课题组的操作能力大小而定。个人不能操作的研究课题,也许教研组可以操作,一个组不能操作的研究课题,也许一所学校可以操作,单靠学校不能研究的课题,也许和专业人员合作就可以操作。
如“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范围较广,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中学学科教学或小学学科教学,学科教学中还可以指某一学科或各学科。对于我们一线的学科组教师,它适合作为研究方向而不适合作为研究课题。我们可以将其适当分解,使之可以操作后,再定为研究课题,使课题的名称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如“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课题的界定就清楚了。
3.课题论证应当注意的问题
课题论证水平是决定课题能否立项的重点和关键。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②国内外及区内外研究现状述评;③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④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⑤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为了使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更加明确,往往要对课题的研究范围作一些解释和说明。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
分析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形成综述
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清楚别人的研究状况,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口。这时要把有关的参考文献列出备用。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阐述根据什么,为什么要研究本课题。一般可从上面的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形成综述得到启发,结合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本课题在现实当中的需要,本课题的研究有哪些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解决什么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课题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要明确研究目标,必须把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分析归纳,形成具体的研究目标并明确地定下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确定研究的具体方向是什么,研究的重点是什么。研究目标应当用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术语清楚地表达出要研究出来的结果是什么。并使研究目标与课题名称之间建立较强的逻辑关系。
课题研究成功的标志是达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获得对某些教育现象的规律性认识,提升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2)课题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是研究目标的具体化。研究内容的确定一是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二是从现状研究、归因研究、应用(方法)研究或对策研究几方面来确定。现状研究是基础,归因研究是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应用(方法)研究或对策研究是研究的重点。各个研究内容项目之间彼此边界清晰,相互之间逻辑关系清楚,并列或递进,不能相互矛盾或者相互包含。例如课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其拟定的研究内容为:⑴ 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⑵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分类; ⑶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⑷ 研究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建立; ⑸ 构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及操作方法;其中第(5)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3)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研究假设的提出:假设是指对可能存在的因素和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一种预设。
或者说是以一定的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为依据提出的对所研究问题结论的推测。良好的假设有科学性、推测性、明确性、可检测性等特点。
拟创新点:是指别人没有涉及到,或别人没有搞清楚的地方,特别是方法、策略和规律性的东西。而自己能够加以突破的地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思路给出完整的设计。
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确定取决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类型。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要说明选用什么研究方法,每一研究方法用于什么研究内容。
(2)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是指课题达到研究目标准备采取的技术手段、具体步骤及解决关键性问题的方法等在内的研究途径。合理的技术路线可保证顺利的实现既定目标。技术路线在行动中可以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完善,直到课题研究达到研究目标。
(3)实施步骤:①说明研究准备分几步走;在每一阶段都完成那些项研究内容;每个研究阶段的研究成果是什么,如调查报告,论文专著,音像资料,典型教案,教具学具(含课件)等;每个阶段的负责人。
如果课题比较大,可设计子课题,研究过程的设计就要更加详细,每一个子课题由谁来负责要确定。
②课题组成员的分工:阐述的是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尤其是在比较大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很重要,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进程。任务规定越是详细,课题做起来就越扎实,将来的收获就越多。
3.其它应当注意的问题
(1)关于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需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应的行政职务。不具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须有两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只限于研究小学教育教学内容的课题,课题负责人须具有小学高级(或相当于小学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申请人同时只能申报一个课题。以往承担的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必须已按规定结题,未结题者不能申报。
课题组成员的专业方向与人数的安排要合理。
(2)关于参考文献
认识参考文献的价值与作用,为研究提供基点和理论上的支撑。参考文献主要包括与本课题的理论基础相关的文献书籍,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成果,本课题先前研究的成果,与本课题核心概念和研究目标相关的材料。
(3)关于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预期研究成果及其形式应当考虑到调查报告,论文专著,音像资料,典型教学案例集,课件,工作报告,结题报告等,不宜只是单一的论文及研究报告。
(二)报送申请立项的材料
1.单位报送
县区的学校要先把材料报送到县区教研室,后以县区为单位报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市直单位的可直接把材料报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
2.电子版材料与纸质版材料的要求
发送电子版材料的同时,纸质版材料一式3份。
(三)钦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专家评审
钦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收到报送材料后,一般在3个月内组织专家组评审完毕。写出评鉴意见及建议。
(四)公布钦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通知
1.立项通知文件的发布
钦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专家组评审完毕后,即向各县区和单位发布立项通知。
2.课题立项通知书的发布
钦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给每一个立项课题印发3份通知书,其中钦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存1份,其余2份发至各县区教研室转发,各县区教研室存1份,课题组存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