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T   A A A

“新视野,新视域”——高考制度改革视野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学习总结

作者:钦州二中参训小组    |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31日
点击次数:
“新视野,新视域”
——高考制度改革视野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学习总结
        2017年5月22日,由党办主任黎祖业老师带队,我校共11名老师参加钦州市教育局组织的“高考制度改革视野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高中学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前往浙江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研讨活动。
“新视野,新视域”——高考制度改革视野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学习总结
  一、专题报告——关于课程

  23号,我们聆听了金华市教研室主任王荣文老师的专题报告《适应新高考的教学与教研转型》和浙江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院周晓燕老师的专题报告《从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教师的课程理解及学科课程建设》,两场报告首先都介绍了浙江省“新高考”的变化,如语数外3门统一,3门7选3,语数考一次,其他4科考两次,大学专业有选课要求,志愿专业优先等,同时从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的和学校课程编制出发讨论如何更好的适应新高考的变化,其主要的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
  二是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
  三是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
  四是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
  五是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二、现场教学——关于学校
  24号,我们随大部队到义乌的中学进行现场观摩学习。早上来到义乌四中,校长陈报化老师接待了我们,并带领我们参观校园,随后我们介绍了四中的基本情况:义乌四中属于义乌市的老牌学校,作为义乌第二梯队的学校,生源上比较弱。在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趋势下,义乌四中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常规,形成了三大类基础课程:一是面向国内高考教育课程;二是面向国外留学教育课程;三是其他个性发展课程。按陈校长的意思,四中生源的水平,在高考方面的竞争,难以与第一梯队的学校相比较,同时把目光转向特色教育领域。同时四中的生源有50%的学生来自经商、办厂家庭,40%以上的学生有出国留学的意愿,79.3%的家长支持孩子在学校多学一门外语。所以义乌四中结合这种实际情况,在学校开设了除英语外的,其他语言学科,如法语、德语、俄语、日语、韩语等,皆纳入高考成绩当中,使得很多孩子多了一条选择的途径。同时,为了适应义乌市经商需求,学校也开设了许多商业类课程,满足学生的需要。这点上,笔者认为义乌四中的做法确实有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实践了因材施教的方式。陈老师所说:“你的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都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和培育,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和有用的公民。”
下午我们来到义乌中学参观学校,杨胜大校长为我们介绍义乌中学的“新高考改革”基本情况——《满足选择,全科走班——行政班和教学班双规并行走班模式》,作为传统的强校,义乌中学,切实落实了“新高考”的政策,并走出了一条新模式:完善“分层分类、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厚度,优化课程互补功能。举个简单例子说明,如分层走班,义乌中学分为三类课程群:A类为基础类课程,学考通过即可;B类为拓展类课程,满足高考需要;C类为研究类课程,不仅仅满足高考的需要,而且是专业性更强,有利于大学专业的选择和今后的职业方向。在这课程类选择过程中,如杨校长所说,学生的选择得到了尊重,同时我们也不断培养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而不是在教材和考分中学会选择,淡化课程的组合,突出课程的修正和完善,让学生真正拥有自己的选择。
  三、跟岗培训——关于走班
  25号和26号这两天,我们主要是在浙师大附中跟岗培训,了解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在“新高考”改革形势下,如何去适应和应对。从两天跟岗培训学习来看,我们认为各年级需要突出其工作的重点,如高一,必须做好团队的组建工作,同时制定好本年级三年课程和走班的规划,教材的编纂和实施;高二,必须做好学考和选考的协调,使尽量多的学生一次考过,减少高二和高三学生竞争的情况,同时腾出更多时间学习三大主科;高三,做好选考以后的过渡,尤其是四月份选考以后,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浙师大附中在探索走班制改革中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二三四走班模式”:
  “二”指的是行政班和教学班两个教育教学单元并存,行政班三年保持不变,教学班根据各阶段学生的不同选择形成不同组合,行政班设立班主任,教学班任课教师“一岗双职”,目的是为更好的发挥行政班的传统教育管理优势和教学班的个性教育特色优势。
  “三”指的是必修课按“专业分类、水平分层”的A、B、C三个水平层次施教。针对高考新方案“7选3”科目选择要求,学科教学分“选考”与“学考”两大类,学考为A层,选考分B、C两层。
  “四”指的是分层分类教学在高中三年的12各学段分成四个阶段推进。
  四、经验交流——关于学科
  27号,上午,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孟祥萍校长给我们做了题为《新高考背景下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华东师大二附中课程建设方案》的讲座。孟校长首先给我们介绍了上海新高考改革的目的:一是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二是促进高中学校特色发展,三是探索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新路径。同时二附中结合本校校训“卓然独立,越而胜己”的校训深化对新高考的理解:一是从学校发展上,是卓越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为此提出N个百分百,比如100%的学生做100课时的志愿者,100%的学生参与“小课题研究”,100%的学生完成100个实验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从学生成长上,是智优学生发展需要;学校提出了多样化、有效性、个性化的课程教学;培塑特色型、创新型、专家型的教师团队。这都充分体现了二附中对于卓越教育的理解和追求,在“新高考”的趋势下,越发完善,这个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下午,来自嘉兴名师们给我们介绍浙江的基地建设情况。来自嘉兴一中的沈微微老师从学科强校历程、教学教研开展、选修课程开发、数学学科基地建设四大方面给我们深入剖析,了解嘉兴一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强的数学基地建设,很多数学老师深受启发。来自嘉兴高级中学的潘新华老师和我们分享了政治学科基地建设的经验。潘老师认为,不管是教哪一个学科,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应该是“人文科学共举,中西教育兼融,自主创新发展”,只有把学生放在首位,让教育有更多的选择,我们也才有更多的选择。随后,潘老师也从“学科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探索、学科教室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基地网站建设”五大方面给我们深入展开,尤其是是在学科课程建设方面,潘老师深入简出,用许多理解让我们理解:课程建设的崇高使命是实现让学生“从无知到智慧的过渡,从缺乏到充足的过渡,从缺陷到完善的过渡”,同时,课程是学校实现自己教育理想,培养合格人才的载体和手段。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学生的选择权越来越自主,正如潘老师的理解的,我们如果还困守传统的课程,我们不仅仅是被时代所弃,也会被学生所弃,发人深省。
  结束语:
  为期一周的钦州市高中学科骨干教师“高考制度改革视野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高级研修班培训结束了。这是一次针对性极强而丰富多彩的培训。回忆一周的十二个学时段,有专家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人才培养的高度,有浙江、上海地区的先行、先改、先试的经验教训,有一路风雨一路歌的教育情怀,有学校课改案例、科室建设案例、教室文化案例、还有寝室教育故事案例等等,还有课程建设、教师团队建设和学科组基地建设等等,我们像海绵一样吸收,慢慢地我们从迷茫到明晰、到豁然开朗。金华课改培训之行,我们收获满满!尽管前面的新课程改革的道路充满艰辛,只要我们学校有策略、有措施、有办法,踏踏实实的做,就一定能创造出钦州课程改革发展的新业绩、新篇章、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