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邹玲玲:浅谈高中古典诗歌情境教学

作者:邹玲玲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0日
点击次数:

 

浅谈高中古典诗歌情境教学

钦州二中语文组     邹玲玲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今天,固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合理选择教学法,努力创造乐学、乐思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作为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是必由之路。本文从“导入情境”和“创设情境”入手,具体从“图画导入”“故事导入”“描述导入”“音乐渲染”“文字再现”“角色演练”“讨论交流”等方面探讨。

关键词:古典诗歌    情境教学    音乐渲染    讨论交流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自古以来诗歌在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让这些优秀的文化能传承下来,为了让青少年更了解诗歌,高中课本所选的古典诗歌大都语言凝练,节奏鲜明,格律严整,情感丰富,含义深刻,充满动人的诗情画意,但由于距离现在年代较远,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支离破碎地分析和指令包办,学生就会兴趣寡然,更谈不上去体味挖掘诗的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了。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歌,应有意识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从整体上感受诗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步入诗的意境,获得思想启迪,提高审美情趣。而情境教学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的发展。它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运用图画展现情境

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画,以直观的形象,生动的情境,辅之启发思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迅速感知课文内容,易于理解和接受。

教学《兵车行》一课,运用多媒体出示伊拉克儿童受难的照片,营造氛围。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画,你作何感想?战争摧毁了这个孩子的家园,夺取了父母的生命,我们仿佛听到这个孩子在悲痛的哭泣。是啊,.战争是残酷的,无论正义的还是不义的,都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因此古人才有“宁为治世之犬,不为乱世之人”的感慨。让我们追溯历史,回归唐朝,看杜甫笔下带给老百姓怎样的生离死别。然后出示《兵车行》的画面,假如你是阅历人间沧桑的杜甫,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境?结合文章内容,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辚辚|萧萧、凄惨的场面,“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的生离死别的场景。是什么造成百姓妻离子散的呢?是唐玄宗完全不顾百姓死活,好大喜功,开疆拓土,穷兵黩武,才有“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的惨状。哪一句反映现实最深刻?学生马上回应“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这样一来,学生了解了文章内容,又受到了很好教育,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二、讲述故事导入情境

故事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教学《孔雀东南飞》一课,先由学生讲述天上人间《牛郎织女》的故事,老师讲述宋代爱国诗人陆游与表妹唐琬的“血泪沈园”,陆游与唐琬亲梅竹马,情投意合,结婚后,母逼迫分开。一天。唐琬与丈夫到沈园游玩,偶然遇到陆游,旧情难忘,满脸憔悴。陆游写下《钗头凤》以慰藉,唐琬和之,不久竟抑郁而死。启发学生,这些故事共同点是什么?爱情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压制与摧残,可悲,可叹。进而自读《孔雀东南飞》,了解故事情节,复述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几分钟后,学生踊跃发言,故事叙述得有条有理,分析人物栩栩如生,有描述刘兰芝美貌的,谴责焦仲卿懦弱的,焦母蛮横的……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完全忘了这是一首爱情悲剧诗。让学生各尽所言,既锻炼了胆量,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三、描述导入引发情境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事业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语言能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习杜甫《登高》一诗,我这样描述:一千二百多年前,一个秋风萧瑟的季节,九月九日重阳节前后,长江边,大风凛冽的吹着,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空中簌簌落下,江水滚滚翻腾,刷刷地向前冲去,凄冷的风中,孤鸟在盘旋,猿在哀鸣。这时,一个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病魔缠身的老人漫漫地爬上山坡,步履艰难,跌跌撞撞。这位老人,曾豪情万丈,志在报国,曾经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曾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吁。重阳节,本是家人团聚,可眼下“国破山河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来到夔洲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不禁心潮澎湃,老泪纵横,感慨万千。这位老人是谁呢?我们去感受其诗《登高》。怀着沉郁悲壮的情调,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读得悲壮激昂,并迅速找出了写景和抒情的语句,体会到景物的凄凉、肃杀和情感的悲伤愁苦,进一步理解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正是读者与作者的思想产生了共鸣,才使学生尽快理解诗歌含义。

四、音乐播放渲染情境

音乐是作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能拨动人的情感,慰藉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乐记》指出:治世之音安而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而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而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可见人们创作音乐表达情感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根据课文内容恰当的播放音乐,是创设语文情境的一种重要手段。李煜《虞美人》这首诗哀怨悠扬,音乐充满整个教室,学生在欣赏中慢慢进入状态,陶醉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之中。第一遍,放音乐,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音乐美,学生的情感自然有所流露;第二遍,学生跟着音乐小声吟唱,掌握音乐的节奏与韵律,感受主人公在国破时的凄楚之情;第三遍,让学生带着感情大声歌唱,唱出心中的痛苦与辛酸,结果,学生反而唱不出来,有的哽咽了,有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有的满脸愁苦……完全把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催人泪下。进而,作者的亡国之痛,愁苦之情也自然明确。再简略提示文章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的修辞及作用。通过音乐的熏陶,学生很快进入状态,激情高涨,享受了音乐,又学到了知识,何乐而不为呢?最后以唱带背的形式结束全文。

五、文字描述再现情境

在理解诗意,能形象再现诗歌书面的基础上,仔细体会各意象所蕴含的情感,用丰富的词句,加以联想和想象,生动的描述出来,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了解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景”达到对文本情感深层理解。如《旅夜书怀》前两联“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个学生写到:瑟瑟寒风中,小草向河岸倾诉无助的凄苦,苍茫夜色里,小舟奋力树起高竿,独游天涯,辽阔平野尽星光,江流清冷,把那满腔悲怆,滔滔翻滚,月色奔流回荡,拂动惆怅的江弦,弹奏斑斓雄浑的旋律。通过描述,学生对诗人孤苦之情有了更形象更深刻的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细草、微风、危墙、夜舟,无一不表现了诗人形象,寄寓诗人情感,而浩荡的江流,闪烁的星辰,奔流的月色,展现一幅开阔雄浑的境界,天地之大,更衬托诗人的渺小,突现诗人哀苦悲怆之情。自然,学生对后文的抒情就理解更深入了。

六、扮演角色体验情境

教学中,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可以使他们深入理解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让其他同学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活跃课堂,深刻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教学《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在学生了解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组合表演片断。注意把握文章人物的语气语调,神态。“求情”一段,表演开始了,焦母满脸横肉,怒气冲冲的坐在椅子上,刘兰芝出场了,她婀娜多姿,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到焦母前,本想细细向焦母说清原委,可听焦母的一声呵斥;“刘兰芝,你又干什么?”心中的委屈一下子迸发出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苦苦诉说到:自从到焦家,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徒留无所施,及时相遣归……说一句一阵呜咽,终于泣不成声,说不出来。全班同学哑然了,有的学生眼里噙着泪水,有的低下了头,有的也止不住哭了出来。真可谓如诉如怨,感人肺腑。焦仲卿闻声,一鼓作气,跪立母前,坚定的说到: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焦母的火气更旺了,跌跌撞撞站起来,桌子一拍,怒吼到: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焦仲卿彻底的绝望了,大声说到: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焦母咚的一声倒在椅子上,仲卿急忙上前扶持,兰芝被这一响声震惊,回过神来,上前扶起公婆,叫管家找医生来。片断结束。接着,另一组学生又表演了“双双殉情”一段。这一节课,学生热情很高,表演精彩,又很好的把握了内容。学生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七、激情朗读创设情境

古典诗歌,风格不同,语言表达就不一样。教师应该用适当的搭设时空桥梁,带领学生跨越时空,与古人进行情感的交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诗歌重在抒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会拔动学生的情感琴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豪放激昂型,犹如大江奔流,一泻千里,给人以排山倒海之势。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我激情饱满,用富于形象性,鼓动性和感染力的语言来描述如画的江山,造成一种昂扬亢奋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激情高涨,读来兴趣盎然。清丽婉约型,如李商隐的《锦瑟》,柳永的《雨霖林》注意语言的优雅委婉,“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细腻情感,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学生顿时茅塞顿开,议论纷纷。轻松活泼型,诗经的《邶风。静女》读来活泼轻快,使人惬意,忍俊不禁。不同风格的诗词,不同的语气,让学生从读中感受诗人情怀,领会诗歌内容。感到学习轻松愉悦,乐学,会学,学有所得。

八、讨论交流营造情境

《论语﹒述而》中谈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找准学生兴趣的结合点,启发思考。给学生创设交流平台,做到“引导而不拉拽”“激发而不压制”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个性表达,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孔雀东南飞》学后交流:怎样认识焦母这个人?学生答到:焦母是可怜的,她多年守寡,而封建社会的妇女,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他们依附男人生活。“三从四德”的信条死死的捆绑着她们,没有工作,侍奉丈夫就是他们的职业,丈夫一死,儿子就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儿子另有所爱,心理不平衡,真是悲哀啊﹗教室里立刻想起掌声,余音未完,又一学生站起来,谈到:焦母是可恨的。自身性情古怪刚烈,对儿子溺爱,儿媳乖巧能干,却处处刁难威逼,直至将儿媳赶出家门,可恶﹗另一位学生评价说:“这是社会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她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因为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实,一时难以改变,何况是妇女呢?教师给予鼓励,接着启示,那么对兰芝的被赶出,你怎样看待?学生分析到:她更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被赶出,一是门第高低不对,焦家是官宦世家,可兰的地位卑微,家境贫寒,焦母处处看不顺眼。二是不遵守“三从四德”,在焦母看来,兰芝无德,“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无容,“东家有贤女,可怜体无比”;妇功不行,“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三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共事二三年,没为焦家生一男半女。在现实生活中,你见到此种事例吗?学生根据所见所闻,兴趣更大了,纷纷谈出各种五花八门的爱情故事,婆媳故事,让人深思。

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高中古典诗歌教学,情境教学能打破传统教学教师独霸讲台,以重知识点,条分缕析的讲解的“满堂灌”模式,传统教学强调死记硬背,为高考而高考,把学生当作容器和工具,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不利学生身心发展。而情境教学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有吸引力,感召力。它像一个过滤器,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剔除情感中消极因素,保留积极部分,使学生乐学。它又可以提供良好的暗示和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当然,教师要精心准备,为我们的教学搭起一座民主的平台,注重教师、学生、作品之间的交流,让师生在互动中走进文章,享受“寂然凝虑,思接千载,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宇之间,卷舒风云之气”所带来的精神愉悦。让语文教学活灵活现,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促进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月版。

[2]《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6月版。

[3]《语文教学情境法》,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