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李郁胜:语文教学要充分重视语言教学

作者:李郁胜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0日
点击次数:

 

语文教学要充分重视语言教学

钦州二中高中语文组   李郁胜

  摘要: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顾名思义,语文必不能离开语言,语言应该是语文课的富矿资源,但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因为重视“传道”重视课文内容分析,而忽略了语言,因此笔者认为语文课必须充分重视语言教学。因为:文离不开语,好文章不离开好语言;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地位极其重要,语言能力是稳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重视了语言教学才能使课堂丰富多彩,使课堂避免单调、空泛等诸多毛病;重视了语言教学才真正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基;强化语言教学,“三以”是很好的途径;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不可不重视语言教学,不可不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言修养。

    关键词:中学  语文教学   重视   语言教学

    语言是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而对于文章作品来说,它则是作品思想内容的载体。语文学科之所以作为一门工具课,其实质就是把语言作为工具。因此,语文课说穿了就是如何使学生懂得语言和运用语言,那就是听、读、说、写四种能力。听和读是属于“懂得语言”这个方面,说和写则是属于“运用语言”这个方面。可见,语文教学始终是离不开语言教学的。语文教学就是力求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使他们养成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高低最重要标准应该是他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水平。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离不开对语言的运用。说和写自然是运用语言过程,而读和听也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因为读和听不单是“纳”的过程,同时也是“吐”的过程,就是学生要运用自己已掌握的语言文字去感知别人的文章或话语,我们往往没有认识到这点。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对语言的教学,使学生注重学习语言,积累、鉴赏语言,运用语言,领略到语言的魅力,使学生学语文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注重学习语言,感知语言和运用语言,是由语文学科固有的特点和基本任务所决定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就明确指出,语文学科要担负起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的重任,而完成这一重任则必须建立在引导学生正确地感知、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的基础上。语言是思想和文章内容的载体,离开了语言,思想和内容都不复存在(图像的线条色彩、舞蹈的动作节奏,人的手势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而且,我们还须认识到,表达同一思想内容因为语言的表达效果的不同而变化。所以,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或运用语言,就必须重在引导学生考究语言、琢磨语言。

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有不少的语文教师往往不重视其中的语文教学。他们提倡“文道结合”,但事实上他们上语文课只重“道”而忘了“文”。他们倾向于文章作品的“道”的说教,即热衷于文章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分析。他们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花在讲背景、分析段意、概括中心这些内容上,至于文章作品中的语言方面的教学则无暇顾及了。(许多语文教学参考丛书在内容编排上也有这种通病。)事实上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都是作家、作者杰出地运用语言的结果,因此,语言运用方面的知识是相当丰富和相当重要的。况且,语言是作家、作者使自己的思想感情现实化、物质化的唯一手段,那么,学生感受文章作品只能从语言入手,老师离开了语言去教语文就是天马行空,就不可能真正地加强学生的语言修养,不可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读写听说能力。不可能使学生养成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一味地重视思想内容的说教而抛开了语言教学是违背了语文科教学的本质规律的,必然会事倍功半。

在作文训练中,也有不少的语文老师只是为学生定中心、定范围、定内容,至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则很少顾及,使学生难以下笔,思维受限制,难以写好作文。其实,学生真正感到难的是动笔表达。语言贫乏,就连眼前一只猫捕捉老鼠这样简单的事也说不清。学生普遍都感到,自己脑子里都有了那么一种思想、一种感情,就是无从表达出来,不知用什么样的语句、段落表达好。这些都是属于正常的现象,是因为他们的语言修养差所致,所以老师要努力地加强他们的语言修养,要细致地引导他们运用语言。须知,有了思想,不等于就有了语言,就有了好文章,作家尚要刻苦追求语言,更何况是学生呢?“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弢在《作家要锻炼语言》一文中指出:要“意胜”,必须“炼字、炼句”,要求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就要做到正如福楼拜告诫他的学生莫泊桑那样“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它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可见,运用语言并非是一件易事,语文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用好一个词、说好一句话,使他们不断地加强语言修养。在作文训练中,有的老师甚至提出“只要学生多写,不需老师多改”的说法。于是乎学生一个学期写10篇作文,老师却没改过一篇,写则写矣,可学生没底,老师也没底。作文是写了,但篇篇都是满眼语病,学生无多少进步,无多少收获。假如老师每篇都给改三五句,并引导学生去细细体会,我想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作文训练必有更好的收获。

笔者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也犯过这样的通病——课文讲读重内容分析,忽略讲语言;作文训练重思路和中心而轻表达。后来努力去改变这种教法,注意“文”“道”兼顾,渐渐加强语言教学,使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的改进。

笔者在课文讲读课中,就是引导学生细细感受课文中的语句入手的,贯彻“三以”12字的语言教学方式,即以字显句,以句显段,以段显篇。其中以句为主,以“以句显段”为中心环节。在记叙文中,引导学生找点睛句(文眼句)、过渡句、修辞句和描写精彩的语句等;在小说作品,引导学生去感受人物对话,特别是那些个性化的语言;在议论文、说明文中,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关键句、起始句等。通过这些句来知词意、段意,乃至一篇文章作品的中心,同时更好地引导他们去体会如何用好一个词、如何说好一句话、如何组织一段话,学会用词、造句、缀段、谋篇等技巧,使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及其表达规律,从而不断地加强他们的语言修养,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譬如我说到《孔乙已》时,正是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一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来讲读全文的。这句是点睛句,是神来之笔,既言简意赅又文质全备。其中,“站着喝酒”,说明他与“短衣帮”同类,却又以读书人自我标棒,内藏有“唯有读书高”而梦想爬上上层社会卑劣心理,迂腐、可悲。试想,“站着喝酒”与“穿长衫”为什么不能对换位置?因为现实毕竟是现实,梦想毕竟是梦想,不敢正视现实,正是孔乙已的可悲之处。这句描写,足显出鲁迅这位语言大师的风范——略施一笔,便使人物形象形神全跃于纸上。

又如我引导学生看语文读本中《长江三峡》一文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第一段,抓住其中的一句“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用这句给学生投石问路,让他们跟着作家在一天里浏览一次长江三峡,一路景色是如此壮观,宛如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又如上《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一文,引导他们找中心句,知一段之大意,理解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还有许多散文,文中有许多异彩纷呈,似繁花缛锦的精彩语段,我都引导他们去细细咀嚼。这些散文就有《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我的呼吁》、《我有一个梦想》等篇章,语言特别优美,词语特别丰富。我都是力求把教学任务尽可能落实到词、句、段中,既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又让学生积极地去积累语言,追求语言,努力去学好语言,用好语言。往往是抓住一句、一词,便可牵一发而动全身,找到突破口,拉开全文讲读的序幕,使学生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能加强他们语言修养。

我在作文训练课中,同样也注意到语言教学。不只是引导学生定思路、明中心,还用更多的功夫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因为我清楚,他们有了思路、有了中心,并不等于就能写出作文。老师要想学生写出好文章,就须勤于引导他们用好语、造好句、组织好段。还必须用另一种“三以”方式,“以词连成句、以句缀成段、以段组成篇”来引导学生很好地操作。特别是在同一命题作文训练中,我都花工夫为他们确定用什么样的语体、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大略于何处叙述、何处描写、何处抒情,大概用上什么样的词语,用什么修辞手法,何处使用过渡句、用什么样的句子开头和结尾,都让他们心中有数,并且引导他们灵活运用。在作文评改中,我也没有按照一些老师所提倡的“学生多写,老师不改”那样去做,而是力求在每个学生每次作文中,都认真地为他修改几处,改好几个病句,事后让他们细细体会,使他们不断积累语言、积累语言的好习惯。同时我还将全班作文中出现的典型病句、病段集中起来分析,使他们懂得用哪一个词、哪一个句子才能表达通顺,才能收到最佳的表达效果,使他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热爱语言。可见,修改同样是加强学生语言修养的好途径。

在课堂上,我也很重视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让他们复述文中的内容,口头回答问题,口头作文等等,加强他们的语言功夫。

总之,据自己的亲身体会,重视语言教学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它使老师讲读课文避免刻板、空乏的毛病,使老师教得活,学生学得透。因为语言教学是从语言入手的,直接通过语言去感受文章作品的内容,符合认知规律,老师没有离开课本天马行空的说教,学生也没有离开课本天马行空的学习。教得踏实,学得踏实。而且语言是无限丰富多彩的宝藏,掘开这个宝藏,就会采撷无数鲜活的珍珠。语言的多姿多彩,必然使语文课丰富多彩。

2、不断夯实语文基础。语言教学时时涉及到语文方面的用词、造句、修辞、缀段、谋篇以及解词释句等语文知识,使语文基础不断夯实,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工具,使语文课回归到工具课上。

3、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不仅在语文课(包括作文课)上而且在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严格地按照运用语言的规范化来读、写、听、说,都利用各种机会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功力,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

4、更好地使学生学会精读和略读这两种最基本的阅读技能。语言教学实质上主要是引导学生去精读,即细细地研读课文。精读之后学会略读,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辅助,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确,略读才是应用。可见语言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精读,广纳语文天地间的精华,即准备好一切,然后再让学生应用自己已有的语文的东西去完成更多的阅读任务。“纳”和“吐”、“准备”和“应用”都是在语言教学中不断得以实现,可谓一举两得。

5、它使学生有着广阔的思考余地和思维活动的空间。语文教学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能使学生举一反三,以一知百,往往是一字一句能够唤起他们的思考和想象。字能显段,句能显篇,思维活动空间极为宽广,这就极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使他们勤于思考,精于思考,并有着敏锐的语言感受力。

6、更有利于语文走向大语文天地,更有利于在语文科园地里实施素质教育。生活离不开语言,语言是紧贴着生活,语言本质上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因而语言教学必然使语文走向大语文、走向生活,开辟出语文科园地素质教育的广阔领域。一首歌、一副对联、一句广告语、一则消息等等,都是语言运用的天地,也就是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从生活中博取语言,广收语文的东西,用语言和语文为生活服务,使书本上的东西转化成现实的东西,免使学生成为书呆子,不只是为了应考而去学语文。

总而言之,“道”与“文”、思想教育与语文训练、内容讲解与语言教学是不能互相代替,都是不可偏废的。目前,语文教学尤须重视语言教学,重视语言方面的训练。当然,对于这方面,笔者仍然做得很不够。我想,如果我们真真正正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那么,语文教学必然有更大的突破和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通讯·30年教学理论与实录精华》(中学卷)蔡智敏主编.20106月出版

2、《高中语文教与学》(2011年第678910期相关篇目)

3、《古典诗词分类引用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