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作富有生命力的议论文
华体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语文组 周华
内容摘要:怎样写作富有生命力的议论文?本文试图从议论文的本质出发,提出了三点思考:提炼一个凝练的、有针对性、有价值的观点;盘活已有的丰富而鲜活的事实论据;淡化议论文的论证死模式,多联系现实,多问为什么、怎么做,写植根于现实土壤的、富有活力的议论文。
关键词: 价值 观点 盘活 论据 淡化 模式
近年来,高考作文因为需要写议论文、喜欢写议论文、习惯写议论文的缘故,考生写议论文的比例极大,但问题不少——观点雷同,论据雷同,模式雷同,语言雷同,写议论文纯粹变成一种应试,而非发自内心的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思考,面目日渐可憎。如何解决目前写作议论文存在的问题?如何盘活高中议论文写作?我想回归议论文的本质,从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面来谈下我的认识和看法。
关于论点
一篇有生命力的议论文,首先要具备一个有价值的、现实感强的观点。而这也是学生在立论时的一个难点。观点平庸、针对性不强、无价值是学生在立论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议论文的本质入手。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在这一概念中,关键短语“某个问题或某件事”一般不是指任何一个问题或任何一件事,那究竟是什么问题或事件呢?在众多的文体中,议论文是最富有时代感的一种文体。他针对的往往是人们所处时代中存在的社会问题或人们内心存在疑惑、困惑的地方,提出自己的主张、看法,拨乱返正,给困惑中的人以指引的。所以从写作者来说,一个观点它的价值感就在于他是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有见解的主张。我们不妨看下古人写的议论文,韩愈的《师说》,针对当时士大夫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提出了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苏洵的《六国论》则针对北宋一味贿赂以求苟安的时弊,说明“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希望当朝以六国为鉴,不要为契丹、西夏“积威之所劫……”我们不妨看下近几年全国Ⅰ卷的高考作文题:2011年“代买彩票”针对的是“人们普遍追求、信仰金钱,丧失基本的诚信与道德”的社会问题立意;2010年“有鱼吃还抓老鼠?”主要针对的是“二代”的社会问题来立意;2009年“小动物学游泳引发的评论”针对的是关于孩子的教育与成长的问题进行立意……
所以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尽量避免观点平庸、无价值。所谓“平庸、无价值”指的是观点虽然正确,但为大众所熟知,缺乏创新,如“做事要学会反省、总结”“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这些观点是人人都知晓的,是不太有价值的观点。那什么样的观点才是针对性强的,有价值的,有生命力的?请看下面一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作文
某牌面包包装上印着这样的字样,配料;法国酵母,添加剂,英国椰蓉,椰粉,澳洲黄油。有人入场调查,原来就是普通面包,并没有那些洋货。
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主立意,自选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这是一到很有现实感、社会性很强的材料作文。阅卷中在同学们作文里发现了以下观点:“在一个惟利是图、缺乏诚信的社会,我们还能相信什么?”“古人拥有的是清高,我们现代人缺失的是良心”“诚信和利益并不相悖”。可以肯定的是这几个学生的审题是正确的。但观点的针对性不强,价值不大。问题何在?无论是假面包,还是瘦肉精、毒奶粉、地沟油……无不显示我们的产品有问题,我们的道德有问题,我们的价值观有问题。问题是存在的,拿这个问题出来讨论的初衷不应该只是叫大家认清人性或什么都不信,而是我们该怎么面对处理这问题。我们可以把以上的观点改为“让金钱淡出信仰的视线”“让商品加入良心与清高的配料”“诚信助你创造最大的利益”。这样的改动其导向性、针对性就很强。
由此可见,一个观点它的价值感就在于他是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有见解的主张。此外,学生在表述论点的时候还容易出现的以下的问题:
1、 观点过长,不够简洁凝练。我们不妨看学生在作文时提出的以下几个论点:
学生A:跟随前人留下的正确而有效的办法,可以更快速地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学生B:我们要善于总结历史,找出不足,加以改正,这样我们才更容易攫取那皇冠上的宝石。
这两个学生提出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不是恰当的表达呢?“观点”之“点”,他天然有集中凝练的意思。一个人想法太多、表述不够精准,是不足以让人足够关注并且铭记的。所以以上两个观点可以表述得更精准凝练:
A:用前人的智慧引导你攀越科学的高峰
B:吃一堑,长一智
2、不是句子,只是一些词语、短语,只展示一个事实,而非主张看法。如:
“以人为镜”“墨守成规”“不创新”,就以上的表述,我们可以分别修正为“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不创新就不发展”“墨守成规必败”。
3、观点非正面的主张,而是反面的否定。
观点的表述一般不主张反面的否定,如“我们不能怎么样”或“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议论文的最高目的不仅仅告诉人们这样做或这样想是对与不对,而是应该给人正确的方法或思想的指引,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这样的观点才有生命力、有价值。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旗帜鲜明提出我们正面的主张或看法,如我们可以将“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表述为“让“墨守陈规”一边去”。
4、观点不正确,众多学生形成了“只有(只要)……,就能成功”的思维定势。
在作文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观点“惟有诚实守信,才能成功”“善于忍耐才能成功”……成功,是一个太大的命题,举几个所谓成功人事的例子,说明他们具备了某个因素,就证明能成功,简直是强盗逻辑。这样的观点看似华美,但实际上是哗众取宠,是站不住脚的。所以我们在提出论点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这样的观点。如关于“诚信”和“忍耐”的话题,我们可以立这样的观点“诚实守信能节约社会运作成本”“惟有忍耐才能拨云见日”
综上所述,一个有价值的不俗的观点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论点应新颖、深刻,针对性要强,要有价值。
2、论点是一个论断,是一个句子,是有主、谓、宾等成分的。如“学不可以已”“古之学者必有师”。
3、论点要用一个较简洁的句子直接表达,不要过长,过繁琐。
4、论断应为正面的主张。
关于论据
议论文的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我们学生目前在这个问题上出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如何应对和克服?
事实论据雷同
很多学生在应对议论文写作的时候,往往会准备较多的事实论据。他们准备的论据来源一则是老师印发的材料,如十大感动中国事迹,十大新闻,十大文化事件;二是模仿高考满分作文、其它优秀作文等,三是学生平时的积累与摘抄。虽然有蛮多学生准备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事实论据,也因为不能很好激发出来或很好地运用而不了了之。所以我们往往在无数学生的作文中找到有限的几个材料:李白、杜甫、陶渊明、屈原、庄子、爱迪生、周恩来、岳飞……以至有人戏称这些文化名人死不安宁,被人翻来炒去,有时并不是出自内心的肯定与赞美,而是处于作文的需要。
如何克服事实论据雷同这一突出问题?是不是我们要花很多精力去背诵更多的事实材料?我不这么认为。记忆一定量的材料、事实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许多学生虽然在考前或作文前已经准备了许多的材料,但在写作的时候总是想不起来或运用生硬,生搬活剥,不能很好地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以要克服事实论据雷同的毛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做法:
基本的做法是我们要善于盘活我们手头所拥有的素材。如何盘活?我们资料库中所积累的每个材料应该是详细的、鲜活的。我们要把每个事件来龙去脉、每个人物生前身后尽量了解得够详细,我们要坚信,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在写作中要有意识地去运用,反复运用,熟练到成为“李白、杜甫”那样的素材,何愁想不起,用不好?
其次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我们与其抱怨没有材料可用,记不住事实论据,还不如说这是犯了写作议论文的大忌,犯了被材料(事实论据)绑架的错误。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给学生一个论点,要求学生用2009年感动中国事迹的材料作论据去论证。(之前已经给学生发了资料)结果大失所望,很大部分学生不能用很已有的材料很好论证所给的观点。他们的问题仍是被所给的材料或事迹或优美深刻句子所绑架,生搬活吞,不能很好地来证明自己提出的观点。
事实上,“想法、看法”才是议论文的核心内容,事实论据是为观点、想法服务的,较成熟、深刻的想法应该是先于材料出现在我们的大脑的,然后才想着用什么例子去证明我的观点或想法。这样的思维角度可以有效避免硬塞事实材料的弊病,在论文的过程中促使你去关注生活中更鲜明生动的事例,并加以合理积累,以质取胜。
缺乏深入的理论论证,以叙代议,只见事实论据不见理论论据
在论证中,理论论据要比事实论据更重要,更具有分量。因为论据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很多,但深刻新颖的透彻的论证却不是人人能做到的。如何加强理论论据的力度?不妨先看以下的片段:
举例:
矜悯孤弱的人是幸福的(观点)
可曾记得阿里帕·阿力马洪,这位19个孩子的母亲,阿里帕先后收养了4个民族的10余个孤儿,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抚养19个孩子健康成长(事实论据)。这过程是何等的艰辛,但又是幸福的。她收获了儿女绕膝、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她更是享受了19个孩子成长、成材所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她被19个孩子深深需要,被人需要是幸福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幸福感,因为它肯定了你自立于世的价值。(理论论据)(《矜悯孤弱的人是幸福的》)
理论论据是建立在事实论据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在论证的过程中。根据观点的需要裁剪事实论据后,可以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这个人物的言行何以体现了这个观点。如“阿里帕·阿力马洪她矜悯孤弱为什么是幸福的?”这么一问,就可以展开议论了。这种方法对于学习写作议论文的学生来说,是很容易掌握的,效果也非常好。它能把观点、材料、议论很好地结合一起,加强论证的力度。
关于论证
所谓论证,是指作者提出观点后怎么去证明的一个过程。学生在这一证明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论证思路单一,缺乏多角度论证,许多学生写议论文的模式为:论点+几个事实论据+结尾。
如何改变这个问题?多问“为什么”,多些带劲的深入的议论。如针对“故宫博物院忸怩道歉”的材料,有学生提出了观点“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般学生会遵循这样的思路论证:每个人都会犯错,错了能改过来就能不断进步,谁谁谁就是这样,结果就能怎么样怎么样。其实,象“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样的观点,咋一看是理所当然,再想就玄机不断,为什么““知错能改,是至善?”究竟错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经验是教训,是勇气是磨砺,是多彩的人生是丰盈的人生……如此深入思考,文章定会熠熠生辉。许多学生在写作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观点一提出后,下面怎么展开就不懂了。如今年全国一卷帮买彩票中奖后如数归还买主的高考作文题,较恰当的立意应为“面对利诱,我们要坚守诚信的底线”。观点提出后,我们需要马上思考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在利诱的时候要坚守诚信的底线?”诚信究竟能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是财富的增长?似乎不是!是人们的赞誉?赞誉何用!如果是你,你会这么做吗?你这么做或不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写好文章是水到蕖成的事。
请看作文片段:
如果那彩票店的老板换作我。我是还,还是平分,还是独吞?好难的选择!一边是500万元的人民币,不偷也不抢;一边是道德的砝码,无声也无息……但我知道,世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头顶上的星空,一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辽阔而神圣,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守护。我愿意超越金钱、世俗的诱惑,去做道德、诚信的仰望者和践行者。
……
不能很好地联系现实,自言自语,写的议论文针对性不强,不痛不痒。
议论文植根于现实的土壤,而这种植根实际上是对现实不良现象、错误价值观给以批判或纠正。如在《向英雄泛滥说“不”》这篇文章在证明分论点“英雄首先应该是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和“英雄也必须是经得起时代检验的人,是岁月沉淀下来得精华,是大浪淘洗后得金子”时,是这么论证的:
……
英雄也必须是经得起时代检验得人,是岁月沉淀下来得精华,是大浪淘洗后得金子。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不一定是英雄;权横一时,不可一世的人未必是英雄。但一生颠沛流离的孔子是,报国无望投身于清流的屈原是,忧国忧民浪迹天涯的杜甫是,屈死在风波亭的岳飞是,为民族科学事业献身的邓稼先、钱学森、王选是……历经岁月的淘洗,他们已经成为一个民族的魂魄。
唱几首歌,演几部电影,跑得快,跳得高,进几个球,就成了英雄,就有人前呼后拥,顶礼膜拜,那英雄不是太廉价了吗?(联系现实)这些人充其量只能说是事业成功的人士,离英雄还有很大距离。英雄泛滥,正是社会浮躁,价值观的混乱,思想浅薄的表现。 (孙国玉《向英雄泛滥说“不”》)(孙国玉《向英雄泛滥说“不”》)
……
高中阶段的议论文写作,它的针对性都较强。当我们周围的现象、问题与主流、正确的价值观背离的时候,我们把它指出来,这就是联系现实了。
议论文是一种很朴素的文体,它以思想、思辩见称。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来源于我们日常的思考。它穿戴整洁,简单明了。让我们让它回归本质,简单些,但拒绝平庸,拒绝无病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