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方景绿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1日
点击次数: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叶老的话就是要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这就意味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其实,课堂教学应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学生是主动还是被动,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机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很好地发挥出来,也就能提高课堂效率。
   .转变观念,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机制
   1.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机制,应是鼓励学生对教材自我解读、体验、鉴赏、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习的主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焕发生机,丰富多彩。
   2.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机制,应是将学生的学科打通、课内外打通、书本与生活打通,所获得的认识体验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鼓励思维发散,多角度、多层面地将思考与见解说出,让师生共同交流,互相借鉴,求同存异,共同提高。
   3.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自学的课堂机制,应在课堂营造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主导应体现在组织课堂、策划情景、巧妙设问,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教师应成为课堂交流的桥梁,充当知识扫障的助手,成为创新思维诱发的导火线。教师应满足学生在课堂中的安全感、自信心、成就感、归属感、和自由感。学生主体的求知欲、自信心、自尊心、自主性在得到保护、信任、理解的同时,又受到教师的激励、鼓舞、感化,才能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才能真正开放学生的心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张扬学生个性和诱发学生创造力。
   4.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机制,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料,利用学生个性需要,进行“交互式”学习。教师应指导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信息、整合信息,把个人爱好和课本、生活联系起来,相互交流。
   5.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乐于探究。自主是一种意识,主要涵盖自我意识、主动意识、独立意识三个方面,而语文课展示的是多样的知识、深邃的思想、无尽的想象、丰富的情感、多彩的世界。课堂是多向互动、合作体验的天地,学生的自我、主动、独立意识,融于其中并各有不同,这就需要民主、平等、和谐的自主氛围为其创造条件,然而意识不是天生俱来的,它需要教师利用有利时机进行微观引导,科学调控,适时蕴育诱发,促成意识的渐长和转化,其方法有以下几种:
   6.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兴趣。施教之功,唯在创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诱导、激发每个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产生潜意识活动,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如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开展竞赛,或利用电教手段设置场景等等。
   .示范典型,激发参与热情
   在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中,树立榜样是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我经常把学生中的那些有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良好、自主学习效果好的同学作为坐标,引导对照学习反思,激发自主赶超的动机,经常大力表扬在朗诵、演讲、作业认真等方面做的较好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确立挑战对手,激发挑战意识和参与竞争的热情,并相机诱导。这样做颇有成效,
   1.表扬激励,均设参与机会。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之中,并及时发现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成功状态,进行个别化或群体激励,特别是暂差生,多给几次表现的机会,即使是答非所问,甚至语无伦次,教师都应用耐心、诚心引导学生思考思考再回答,并适时表扬鼓励,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学生的自主性才能得以调动和张扬,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其组内的成员轮流任组长,创设均等机会,在责任意识下,积极主动思考发言,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
   2.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善于创新。首先,指导自主学习方法。学生个性的差异决定学习方法的差异,教无定法导致学法的差异,但任何一个学科学习都应依据规律,循序渐进地指导常规方法,如预习和复习方法,听课记笔记法,主动思考方法,自由练笔法,不同文体作文的写作法等,阅读中的浏览法、泛读法、精读法等,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教师引导点拔下形成的,如果学生掌握了常规的自主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中有了拐杖,在自主探索中不断总结,逐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甚至“乐学”“创造性地学”。其次,扫清思维障碍。

  1)引导多问。思维从问题开始,会问是独立思考,思维灵动的表现,刘开在《问说》中说:“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事,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可见,应时时事事处处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勤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习惯,使每个学生都养成见物即思,遇事便问的好习惯。
  2)相机授法。创新思维源于质疑,形成于思考,表现于善问,而“质疑、思考、善问”的有效性在于是否得法,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良好的学习方法更能发挥人的天赋,所以作为教师要把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才能绕过思维误区,扫清思维障碍,学习能力才能得以提高,才会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善于创新。
  3)开放自主。课堂中把学问思的拐杖交给学生,有的放矢、开放自主,让他们大胆去讨论研究,教师是需组织、协调,并适当点拔。信息化的社会,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获得知识的渠道可能多于教师,这时需要适时引导,把活动引向课外,进行合作探讨或专题研究,使思维的广阔、敏捷、灵活向独立、深刻、批判方向发展,形成严密的逻辑性和独特的创造性,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克服障碍,持之以恒,使思维活动有序发展。
    有资料表明:人从一个幼小的生命与母体分离呱呱坠地时起,便开始自主性发展的艰难历程,其中表现出的“独立行走、常说‘我自己来’,开始抗拒成人包办代替的做法,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进入童年期后,自主性主要表现在自主学习上,总是力求用自已的眼睛认识和发现世界,用自己的观点评价自我和他人。其自主学习意识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走向完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宽容理解,允许学生的认识、分析、见解有不成熟的地方,应给足他们认识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在自主探索中完善自我,形成正确的自主观、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