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本质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而在研究角度与方法也日益丰富,然而,我们也应当注意到,日前图书馆本质研究还存在着很多严峻的问题:对图书馆本质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尚未形成学界基本认同的、趋于主流的理论范式。图书馆本质研究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应当怎样才能较为深入地认识图书馆本质?
明确图书馆本质的内涵,是图书馆本质研究的基本前提。笔者在考察图书馆本质研究方法的过程中发现:研究者研究视角与方法的选择,往往与研究者对图书馆内涵的理解有关。一般情况下,研究者持有什么样的本质观,他们就会选择什么样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对于我国图书馆本质研究的尴尬境况,一些研究者也曾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认识。如周久凤(2008年)认为:“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由于观察的视角和方法不同,因而会有不同的认识,出现不同的表述”;段小虎(2009年)认为:“由于认知过程会受到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研究视角特别是认知偏见的影响,必然带来认知结果的多元化”等。然而,诸如此类的认识,仅仅是看到了现象背后的表层原因,因而未能对上述现象给予充分的解析。笔者认为,造成我国图书馆本质研究上述尴尬状况的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图书馆本质与特征等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探讨,使得人们对图书馆本质的“所指”理解各异,进而便利他们的研究目标与对象迥然。看上去似乎都是在探讨图书馆本质问题,实际上是在探讨不同的问题。由于对图书馆本质的内涵理解迥异,也使得人们未能集中力量向着共同的目标掘进,因而也就无助于图书馆本质认识的连续不断、循序渐进地深入发展。同时,学术交流也因为缺乏共同的“话语”而变得“关山阻隔”,难以相互沟通和展开争论。即有沟通和争论,也是无意义的沟通和争论。
可以认为,图书馆本质研究走出尴尬困境的关键,首先,就在于必须明确“本质”、“图书馆本质”的基本内涵及特征,使人们对图书馆本质的“所指”有基本一致的理解,进而使大家能够用共同的“话语”进行交流和展开研究。其次,就是要对本质与属性、本质与功能、本质与学科对象等紧密相关的基本概念进行深入辨析,明晰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避免研究中概念的混淆、误用甚至简单替代。只有这些工作做好了,图书馆本质研究才算具备了基本的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