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心理学认为:逆反心理是指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的域限,使个体感官饱和后所产生的一种厌恶体验。[1]目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逆反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不容忽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与教师对立、抗衡;在情绪上厌恶、不满以及行为上的相悖、对抗;学习上情绪低落,不愿学,不想学。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钦州市中学体育课教学中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发现存在问题,寻找对策,对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及现阶段中学的“课改”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文对钦州市二中、外国语学校、六中和一中四所学校30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对二中、六中、一中和外国语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20份,回收率91.43﹪,其中有效问卷306份,有效回收率95.62﹪。其中男生176名,女生130名。
2、数理统计法
运用Microsoft Excel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学生对体育课教学态度的调查结果分析
中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喜欢程度是开展中学体育课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2]调查情况见表1。
表1 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态度调查统计表
|
喜欢 |
不喜欢 |
讨厌 |
|||
人数比例 |
n |
﹪ |
n |
﹪ |
n |
﹪ |
男 |
150 |
85.23 |
19 |
10.79 |
7 |
3.98 |
女 |
104 |
80.00 |
21 |
16.15 |
5 |
3.85 |
合计 |
254 |
83.01 |
40 |
13.07 |
12 |
3.92 |
统计数据结果表明,喜欢或非常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占大多数,男生为85.23﹪,女生为80.00﹪;不喜欢或讨厌体育课的学生属少数。反映了钦州市中学生对体育课教学有了正确认识、态度积极。体育运动具有娱乐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等特点,恰好符合中学生的需要,但是仍有少数学生对体育课持有不喜欢或讨厌的态度,其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二) 教学内容与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分析
表2 学生对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的评价统计表
评 价 |
男 |
女 |
合计 |
|||
人数比例 |
n |
﹪ |
n |
﹪ |
n |
﹪ |
趣味性浓 |
30 |
17.05 |
1 6 |
12.31 |
46 |
15.03 |
枯燥无味 |
62 |
35.23 |
61 |
46.92 * |
123 |
40.20 |
内容重复太多 |
70 |
39.77 |
42 |
32.31 |
112 |
36.60 |
技术过于简单 |
56 |
31.82 |
36 |
27.70 |
92 |
30.07 |
技术过细、过难 |
40 |
22.73 |
27 |
20.46 |
67 |
21.90 |
技术与身体相结合 |
45 |
25.57 |
39 |
30.00 |
84 |
27.45 |
其他 |
38 |
21.60 |
41 |
31.54 |
79 |
25.82 |
注:*为P〈0.05〉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无味的占40.20﹪,感到技术动作简单的占30.07﹪,对教学内容重复太多占36.60﹪,还有21.90﹪学生感到技术过细过难。而感到趣味性浓的仅占15.03﹪。反映出的情况:(1)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前没有深入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2)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体条件、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运动能力。(3)没有考虑到区别对待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从而导致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感到教师所教的内容太简单,不符合自己的胃口,甚至感到不需要努力就可以随便完成教学任务,自身的体育运动能力得不到提高, 觉得体育课没啥东西可学;而对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又感到太难,觉得自己运动能力达不到教学的要求,尽管学习已经做了努力,还是屡屡达不到目的,从而使他们丧失信心。感到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的占46.92﹪,男生占35.23﹪,差异显著。尤其正处于青春期的女生,表现更为突出。教学内容的安排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最终使学生就会对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因此,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应体现“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要使教学贴近培养学生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身意识、与人交往合作意识等方面,并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体现课程理念,实现科学化、系统化的体育教学必须合理选择、安排教学内容. [3]
(三) 教学方法与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分析
表3 学生对体育课中教师实施教学方法的评价统计表
评 价 |
选择人数 |
百分比 |
缺乏生动、不活跃 |
127 |
40.50 |
枯燥呆板 |
102 |
33.33 |
没有系统性 |
94 |
30.72 |
目的不明确 |
61 |
19.93 |
灵活多样 |
83 |
27.12 |
新颖活泼 |
70 |
22.88 |
其他 |
56 |
18.30 |
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达到体育教学目的所采用的工作方法。[4]教学方法运用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表3显示:学生感到教学方法缺乏生动、不活跃的占40.50﹪,感到教学方法枯燥呆板的占33.33﹪,感到没有系统性的占30.72﹪,而仅有22.88﹪学生感到教学方法新颖。说明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习惯于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压抑了学生的情感,难以给学生带来体育运动的乐趣,反而使学生讨厌体育,不知不觉中使学生远离体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教师根据教材特点、难易程度、考虑学生得心理、生理特点,设计运用新颖多变的组织教法。
(四) 师生关系对体育课教学效果的影响
表4 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对体育课教学效果的影响
课堂参与情况 |
选择人数 |
百分比 |
积极 |
一般 |
消极 |
对抗 |
师生关系良好
(很满意、满意) |
81 |
26.47 |
57 |
15 |
9 |
0 |
师生关系一般 |
157 |
51.31 |
76 |
43 |
34 |
4 |
师生关系不良
(不满意) |
68 |
22.22 |
23 |
19 |
15 |
11 |
“在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它对学生的认知和行动起着发动和调节的作用。”[5]从表4中可以看出,师生关系一般的占51.31﹪,关系不良的占22.22﹪,而关系很好的只占26.47﹪。说明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和学生的交流,忽略学生情感。再从师生三种关系各对应课堂参与情况的数据表明,师生关系对体育课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影响。师生关系和谐,学生上课时会感到心情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增加体育教学的情感色彩,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和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练效果达到最优化。相反,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气氛压抑,死板,则容易使产生焦虑、紧张、惶恐不安、默然、对抗,甚至对体育课持有厌恶态度,最终将会干扰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和教师的教学热情,影响教学质量。可见,师生关系不融洽都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教学产生讨厌、逆反的现象。
(五) 教学时间与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分析
表5 学生对体育课中教师教学时间的评价情况统计表
评价情况 |
选择人数 |
百分比 |
教学时间过长 |
212 |
69.28 |
教学时间适中 |
116 |
37.91 |
教学时间过短 |
97 |
31.70 |
从表5中的数据看出:钦州市中学生对体育上教师的教学时间过长的占69.28﹪,教学时间过短的占31.70﹪;而教学时间适中的仅占37.91﹪。说明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完成所教的内容,整节课都以“注入式”的方法给学生传授知识,学生整节课机械地、被动地、接受式地学习,始终得不到“解放”,得不到自由的空间,得不到乐趣,不能满足中学生天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还有部分教师没有认真地实施体育教学,简单地组织教学就完成教学任务,甚至趋向于“放羊式”,使本来想学习体育技术技能的学生一下子感到体育课没有学习目的,学不到东西等。可见,体育教师教学时间过长会使学生厌烦,情绪渐渐低落;教学时间过少会使求学欲望饱满的学生想学没啥学,不能满足的需要。久而久之,这些情况都会使学生对体育课教学产生逆反的心理。
(六) 场地器材、环境与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地分析
表6 学生对场地器材、环境地评价统计表
评价情况 |
选择人数 |
百分比 |
场地好、器材齐全 |
70 |
22.88 |
场地器材不完善 |
216 |
70.59 |
场地简陋、器材破旧 |
112 |
36.60 |
经常在较恶劣环境上课 |
203 |
66.34 |
其他 |
77 |
25.16 |
周密的场地布置,精心的器材安放与装饰,能影响学生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情绪与信心,诱导运动能力的发挥。[6]场地器材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体育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从表6中数据可知,有70.59﹪的学生对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评价是不够完善;对场地简陋、器材破旧的占36.60﹪;对场地器材齐全的仅仅有22.88﹪。感到经常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上课的有66.34﹪。由于学校场地器材设备不足,甚至是比较简陋、破旧,使率不高,学生感到没有安全,使得学生在体育课中得不到更多的锻炼。另外,经常在大太阳或寒冷的天气等比较恶劣的环境上课会使学生觉得上体育课很累、很辛苦。这些都会给学生对体育课教学产生消极影响。
四、结论
(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不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运动能力,过易或过难。
(二)教师不讲究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简单、呆板,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活动目的不明确,使学生觉得教学杂乱无章,头绪不明,而丧失信心。
(四)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师的言、谈、举止不注意,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教师在学生中没有威信,学生对教师的印象产生反感心理体验,迁移到教学过程就会产生消极影响。
(五)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对待和评价不恰当。
(六)教学时间安排掌握不合理。
(七)场地、器材和环境等也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五、对策
(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地今天,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较宽的知识面、信息面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业务能力,掌握合乎时代趋向的新思想、新观念及体育动态等,保证学校体育工作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体育教师要根据中学“教改”的要求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考虑到其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和难易程度,符合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 钻研教材、改进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体育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抓住每次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在阶段教学中的作用,选择恰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简明而生动地讲解,准确而优美的示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 建立和谐得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感情沟通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想学生所想,做到举止稳重端庄,热情主动,态度善良和蔼,并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有了威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互信的气氛
(五) 正确对待优生和差生
正确地对待优生和差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对优生所取得地成绩加以肯定和表扬,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保持自信。在对待差生时教师要消除他们心理上地认知和情感障碍,给他们注入更多地爱心;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地可亲、可敬、可信,以赢得他们得热爱,重新点燃他们的自信心。
(六) 合理掌握教学的时间
告别以往整节都是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和巩固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合理安排练习时间,给学生更多的自我练习,自我思考,自我尝试。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兴趣性和娱乐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七) 优化教学环境、诱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信心和运动能力,使学生一见就兴奋。场地、器材与环境是体育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合理的布置场地,充分利用器材,做到器材稳固、垫子洁净,沙坑平整等,为学生体育活动提供优惠和方便,营造浓厚安全的体育氛围。
【参考文献】
[1]凤肖玉.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2]吴锦毅,李祥.学校体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
[3]曲正岩.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体育师友.[J]2005(1)4-6
[4]郑贺.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中国体育科技,2002,(7)
[5]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宋信勇.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体育教学因素.山东体育学院学报.[J]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