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华体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语文组 吴杏媚
【摘要】 高中新课程改革给高中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第一批新课改教师,必须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对本学科的教学进行新的思考。本文主要以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切入点,从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内容与方法三方面,探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通过认清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反思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从而消除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畏惧,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新课改
2012年,高中新课程改革终于在广西吹响了号角。新课程改革给广西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的新的挑战。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势必引起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命。以下笔者仅从语文阅读教学这一方面切入,谈谈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内容、方法的一些思考。
一、认清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综观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阅读鉴赏”专题比重最大,是重中之重。阅读教学无疑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如今的学生在考试、做练习时往往只挑一些简单的基础题来写,对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常常望而却步,无从入手。语文作业上的阅读题常常一片空白。
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与学生的不重视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反差,长此以往,将不利于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究其缘由,可能是在传统教育的环境下,学生只一味地接受各种阅读知识,没能养成相应的阅读理解能力,造成学生对于阅读的陌生感、畏惧感。学生学不好便没兴趣再学,没兴趣学就更加学不好,如此恶性循环。面对不容乐观的语文阅读现状,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探索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路子,使得学生在阅读中乐学善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内容
(一)懂得取舍,寻找课内篇目的核心教育价值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懂得取舍,抓住核心教育价值。课内篇目中能使学生感兴趣、有助益的内容之中所蕴含的知识技能或情感态度价值观,就可以考虑作为这个篇目的核心教育价值。因为文学作品常常带有丰富性、不确定性、隐秘性等特征,因此当文学作品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象,势必造成阅读教学设计的多样化与不可穷尽性。而教学内容,是要求具有明晰性与针对性的。如果老师们讲课时盲目追求全面,那么就会导致力量的分散,什么都讲可能造成什么都讲不清楚、讲不深入,所以不如努力攻其一点,逐个击破,这样往往要比泛泛而谈效果更好,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舍方有得。例如在《小狗包弟》教学中,学生对于小狗包弟为何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遭受如此厄运这一问题很有兴趣,这一问题的背后涉及到作者对自己、对历史的解剖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文革历史背景、学习作者反思自省精神是很有助益,由此便寻找到这篇课文的核心教育价值。而其他内容就可以略讲或不讲,使得阅读教学具有针对性和明晰性。
有针对性、明晰性、紧扣教育核心价值的阅读教学,才能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有更多收获。
(二)开阔视野,适当引入课外阅读
利用课外阅读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引入文学阅读殿堂,是使学生乐于阅读、善于阅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生对于课本之外的世界常常充满好奇,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推荐、欣赏课外作品、建立班级读书角、鼓励图书馆课外借阅、带领学生感受学校孔子园阅读氛围等,让学生接触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优秀作品。比如,在教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时,由于我在课上将鲁迅的作品有重点地介绍、推荐了一番,所以部分同学课后去学校图书馆借阅了鲁迅先生的作品。这些优秀的课外文学作品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他们曾带着对鲁迅的《父亲的病》、《药》、《狂人日记》等文章的理解、疑惑,在课后与我讨论交流,在这个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师生都感受到了探索、学习的快乐,也点燃了思维的火花。另外还有同学自主购买他所感兴趣的戴望舒、林海音、张爱玲等作家作品。这些在课程学习之余还注重课外阅读的同学往往比其他同学有更高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快乐,并通过阅读积累了知识、提升了能力。阅读的过程不再是痛苦的、命令式的学习过程,而是愉悦的、自主选择的探索过程。
三、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新课改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了革新,一变传统教育中模式化、套路化的僵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到真本领,得到真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得他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这应该成为每一个老师的共同目标。
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提倡“语文导读法”,这是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讲读”方法模式的突破。他强调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要成为阅读的主体,而老师则退居指导者的位置,因势利导,导而弗牵。钱梦龙先生的观点对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有重要意义。要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在乐学善学,则必须发挥学生在阅读在的主体作用,这要求老师必须改变单纯讲读的一言堂形式,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正所谓教无定法,只要是能够促进学生在阅读中乐学善学的,不妨拿来一用。以下仅简要谈谈三个利于促进学生乐学善学、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方法。
(一)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倡较多的教学方式。高中生经过初中语文阅读的训练,已经具备一定程度上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阅读作品、理解作品时老师无须越俎代庖。作品是提供给学生自主阅读、合作讨论的很好的材料,通过小组化学习,可以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加深、拓宽对作品的理解。这个合作讨论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体验到探索的快乐,并在交流思考中逐步培养出相应的阅读能力。
(二) 运用启发式巧问
老师虽然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退居指导者、协助者的位置,但其作用也不可忽视。提问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行合作谈论时的重要环节。老师必须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有时一个好的问题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多运用启发式巧问。问题要带有启发性,即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掌握好难易分寸,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困难,必须是能够启发学生通过“跳一跳”能够“够得着”的。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即学生自主学习时所能达到的学习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学生通过启发、指导后所能到达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启发性的提问就应该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此外,提问还要巧妙,可以抓住最能唤其学生情感、学生对阅读文本感受最深的地方进行提问。在阅读教学中多运用启发式巧问,可以激发兴趣,启迪智慧。
(三)文本细读法
文学作品的细微之处常常体现出作者的隐秘的思想倾向、情感态度,从这些细处开掘,常常会发现作品的另一方天地。因此对于某些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不可以泛化,要教会学生使用文本细读法。文本细读法要求学生关注阅读作品中有价值的细处,从中挖掘、深入探讨,以加深对阅读作品的理解。这些有意思的细处常常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与阅读兴趣,对这些细处的探索过程是一个让学生自主探究、个性创造的过程,一旦学生能自主找出这些细处背后的大内涵、大思想,学生就能感受到收获上的快乐,同时这个探索的过程也是增强学生对阅读作品的感知、理解能力,使得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门径,使得学生更加善于学习的过程。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老师能引导学生裨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可见,引导学生在阅读方面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方法进行优化与创新,才能让学生不再畏惧阅读,乐于阅读,善于阅读,在阅读中有真收获。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我和语文导读法[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郑桂华.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之[J].中学语文教学.2008(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