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黎仙云:乐学善学——让学习成为立身之本

作者:黎仙云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0日
点击次数:

 

乐学善学

——让学习成为立身之本

语文组  黎仙云

摘要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其精髓也就在这个“活”字上。让学生学会“乐学”“善学”,自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积累,不断模仿,不断创新,从此摆脱写作的恐惧,快乐写作。

关键词:乐学  善学  模仿  创新  作文

偶然机会看到这样的一句名言:“明天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文盲,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话如平地一声雷,震撼了我,真是一语击醒梦中人呀!以前总与同行抱怨学生作文不好,也想了很多方法来弥补,摸爬滚打好几年,却始终收效甚微。如今才明白:乐学善学是学习的立身之本,只有让学生学会乐学善学,才能避免成为明天的文盲。于是不禁感慨:真得经常跟大师沟通沟通,才能少走许多弯路呀!

何为“乐学善学”?我个人的理解是:乐学即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的愉悦体验,这种体验是他们在学到新知识、新本领时产生的极大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又将激励他们在新的领域继续探索前进;善学即是学以致用,善于将所学用于生活中,为我所用。学生将学习之所得结合生活,触类旁通,从而去开拓新的视野和领域。

而我践行乐学善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将所学有所用,从模仿写作中发现作文的乐趣,从此不再害怕作文。在2011年,痛定思痛后,我制定出了自己的一套试想,准备在我的“试验田”里实行,看看成效如何。我像虔诚的农夫一样,小心翼翼地开始了我的“试种”。

当然,我得解释清楚在我“试种”——教法中的思想。概而论之,即是指导模仿加创新。套用朱光潜老先生的话说是:我们不必唱高调轻视模仿,古今大艺术家,据我所知,没有不经过一个模仿阶段的。第一步模仿,可得模仿法度,第二步才能集合诸家的长处,加以变化,造成自家所特有的风格。我的教法即将循着这条“路”走下去。

首先,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积累。

广泛的阅读是基础。正如人之摄取各类营养素以滋补身体,心灵的滋补更需要各种文化元素。而就摄入路径来说,最重要、便捷的应该是阅读,古今中外,江海天地,花鸟虫鱼,文史哲,如此广泛涉猎,才可以真观察,多比较,作选择,有倾向。阅读目标单一,内容一色,思想一律,久而久之,失去自我,人性异化,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我告诉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更要兼顾思考。阅读者独立的思考是核心。经历过一个人的思考代替一国人的思考、一个人的意志左右一国人的意志的荒诞时代,很多人在“回归”之后顿悟,好多问题甚至灾难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当年崇拜的狂热,没有稍稍过一过“脑子”。而今的阅读亦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殆。”朱熹说:“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多么形象而深刻!假如我们在广泛的阅读过程中或者阅读之后,总能结合自己的经历、生活的观察、他人的言说,不断比照、分析和揣摩,认真回眸、反思和展望,假中求真,乱中得治,是非辨明,好坏分清,就可以逐渐集其大成,就可以推陈出新,就可以产生新知新思,并且真正成为独立江畔的那一株“会思想”的芦苇。

其次,抓好学生的练习模仿。

模仿是成功的第一步,没有模仿,何来创新。所以我要求学生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随时找模仿的灵感,一旦灵感闪现,马上抓住进行仿写。如:学了《我的空中楼阁》,课文中有这么一段,我让学生即兴仿写。

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丁香树的出现,点破了宿舍的寂寞,增加了校园的内容。有了丁香树,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校园美景中的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又如《我的空中楼阁》这一段: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学生仿写成:

我出外,宿舍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宿舍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楼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楼梯。我替楼梯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

再如《我的空中楼阁》倒数第四段: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学生仿写为: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校外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校内闪出疏落的灯光。校外的灯把黑暗照亮了,校内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楼也虚无,树也缥缈。宿舍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宿舍,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可爱宿舍!

通过这样的反复即兴仿写练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慢慢消除他们的写作恐惧。,这也不失为一种尝试中的好办法。

最后,在模仿中创新。

有了前面的种种铺垫,做这最后一步就不费力了,一切水到渠成。我告诉学生,想写出文章不难,想写出好文章更不难,好文章都是从自己心里流出来的,关注现实,才会让自己的文章更有分量,更厚实!只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来。

附学生的一篇模仿创新之作:

情萦暖窝

今晚的夜,又是如此的寂凉。风依旧,月也依旧。来到这个陌生环境的伊始,孤独、彷徨始终占据着心扉,而彻夜难眠。今晚,没有了繁琐的督促声,似乎显得格外寂静。月光如水流泻,透进了那半扇未关的门,倾斜着淌在了我的床铺上。我悄悄地爬了起来,靠在栏杆上仰望天空。昨晚璀璨的星辰依然谢幕,只有略显孤单的月亮如盘地挂在空中,我一个人,就这样静静地对着明月,脑海里不断闪现过往的记忆片段,思绪游走着,寻找曾经的痕迹。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的宿舍,两堵厚厚的墙隔出了一个独立的狭小空间,里面容纳着十几张整齐划一的床铺。开学之初,学子们纷纷踏至而来,空荡的宿舍霎时间堆满了行囊,里面的人忙得不可开交,给久寂的宿舍增添了不少生气,冥冥中仿佛注定是一种缘分,让相隔遥远的十几个少年相遇在这个共同的“未来之家”。从初见时的生涩到相识相知的坦诚,其实,个中滋味难以言喻,无限感慨尽在其中。

某一天,突然发现周围很温馨,宿舍平凡却不平淡。不知什么时候,窗台上多了一瓶花,给宿舍增添了几分生机。然而,花虽美,却总是会枯萎。集大众之所想,我们编织出一大束斑斓的花,小心翼翼地插进白蓝釉的瓶里。那是一束永不凋谢的花,虽没有花香,但友爱的芬芳弥漫于空气,足以让人陶醉。

花的旁边立着一块小板,上面贴满了精美的便利贴。“今天转凉了,要记得加衣服,小心着凉”“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诸如此类的话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关怀,涌出股股暖流。最让我铭记的,是一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作为我们的舍训,每日慷慨激昂地喊上几遍是必不可少的。

这个宿舍以整洁度、严于律己而屡屡被评为“文明宿舍”,这实在是令人骄傲的“战绩”。每每听到别人的赞词,嘴角总是会不经意地上扬。总喜欢满载别人的评论,回到宿舍大肆宣扬。胜利之余,总是不忘提醒一句“继续保持,加油”!

正如“马有失蹄,人有失足”一样,我们这个硕果累累的宿舍,这一次却“光荣”地出现在了违纪栏里,或许是临近离别之日,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难免会有悲愁之意,“夜半歌声”也就不足为奇了。宿舍上空飘荡着我们的歌声,它静静聆听着凄美哀怨、哽咽的断断续续的旋律,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它融入了我们的欢笑、烦恼和泪水。

哦,我该怎样表达我对你的感情,我的“家”。如今,结束了往昔的岁月,我已离开你开始新的生活,但你仍清晰地印在我的记忆里。如果生活真的能永恒,我愿让你伴随一生。你就是我记忆中的暖窝。

月色开始朦胧了,我转过身看了看熟睡的同学,环视着这个全新的宿舍,我心里默默在想:还会是下一个暖窝吗?

怀揣着这一份期待,我安然地入梦了……

实际效果显示收效不错,学生在模仿中乐学,在乐学中善学,乐学善学收获到学习所带来的实效,将大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是形成乐学的精神;而体验到的学习乐趣,又激励他们更深入、更积极地去学习,善于学习,从而能够胜任一切工作。相信他们将会在乐学善学中越走越顺,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杜威文选》  涂纪亮编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语感论》第三版  王尚文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3)《教育:非常痛,非常爱》  王开东著  漓江出版社

4)《中学语文教学》  2012.01  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