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生物教师导课状况调研访谈报告
林晓霞
在渭南市铁路中学考察的两个半月时间内,我针对生物课程教学的导课方式及其效果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实践,从中收获到了许多宝贵的方法经验。
(一)调研内容 1、调研学校生物教师导课设计的现状;2、调研学校生物教师导课在课堂实施中的效果;3、学生对导课的反应及对今后教学的指导意义。
(二)调研目的 通过对调研学校生物教师导课现状及其效果的调研,分析导课在课堂中起的作用和如何利用导课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指导今后的教案设计和教学实施。
(三)调研方式 1、观察法;2、访谈法。
(四)调研对象 1、渭南市铁路中学四位生物教师;2、高一年级部分学生。
首先,我通过听生物课进行观察教师采取的导课方式学生的反应,对渭南市铁路中学的四位生物教师李维娜老师、张平老师、鱼涵潇老师以及吝亚玲老师进行了访谈,分别重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及必修三各两个课时导课进行了调研。访谈后深入到班级听了这六个课题的课。并且调查了高一部分学生喜欢的导课方式。
下面是调研的结果:
一、调研学校生物教师导课设计的现状
四位老师主要的导课方式有:1、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出发,2、设置矛盾情景,3、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引入旧知识,4、直接导入。四位老师最常采用的导课方式是直接导课。上新课之前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直接开始新课的教学。调研学校教师对导课并不是很重视,导课的方式较为单一,不够丰富,对导课在教学中的效果没有足够的意识。
我重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六个课题的导课对四位生物教师进行了访谈。必修一选取的课题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必修二选取的是《减数分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必修三选取的是《人体稳态》、《生物群落的构成》。这几个课题都是该册书的重点内容,具有代表性。下面重点报告选取的六个课题的调研结果:
①《光合作用》导课
这个课题四位老师采用的导课方式都是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出发。
李维娜老师选用了三张PPT展示图片结合提问进行导课。图片一展示了一片草原,草原上有羊群在吃草,提问:如果把草原换成荒漠,上面的生物的生存境况会是怎样?图片二展示了两条食物链:草→牛→老虎,草→羚羊→狮子。图片三展示了人类主要几种食物。最后得出动物的最终食物来源是植物,提问:植物为什么能为动物提供能量?导入光合作用。
张平老师首先提问:在玉米地中有一些白化苗,生长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死亡,它们为什么不能和绿色植物一样正常生长?原因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导入光合作用。
鱼涵潇老师提问了两个问题进行导课。问题一:人的生活离不开一种气体是什么?学生回答氧气。接着问氧气从何而来,学生会回答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生。问题二:地球上的生物以什么为食?引导学生回答是植物。通过这两个问题得出绿色植物通过产生氧气和有机物,那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怎么样产生氧气和有机物的,导入光合作用过程。
吝亚玲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早餐吃过了吗?每天都要吃饭吗?想一想,窗外的植物也像我们这样“吃饭”吗?吃。怎样吃?导入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导课
这个课题鱼涵潇老师采用直接导入,其他三位老师采用的导课方式都是从生实践和生活的实际出发。
李维娜老师联系前段时间的渭河水灾进行了提问导课。提问:前段时间渭河发生水灾,水灾后岸边被水淹的玉米都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是植物根系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植株中毒死亡,导入呼吸作用。
张平老师老师采用提问和类比方法导入。提问:同学们上学时候骑的电动车还有我们常见的摩托车,这两种车的动力从哪来?分别来自电瓶和汽油。那么为人运动提供动力的能量又是从何而来?导入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吝亚玲老师提问:人们为什么要吃饭?吃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几天不吃饭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会感觉没劲。为什么会没劲?没能量。那么能量从何而来?导入呼吸作用。
鱼涵潇老师直接提问:人每天要运动和工作,维持这些活动的能量从何而来?导入呼吸作用。
③《减数分裂》导课
这个课题四位老师采用的导课方式较多,李维娜老师采用的方式是设置矛盾情景,鱼涵潇老师采用了直接导入,张平合吝亚玲老师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入新课。
李维娜老师复习有丝分裂。人是由精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而来,按照有丝分裂的原理得到的精卵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分别是46条,结合成受精卵后染色体数目变成92条,染色体数目翻一倍了,那么人体在体型上会有什么变化?但是事实上,人类在繁衍过程中,遗传稳定,并没有出现我们刚才想的那一幕,说明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这是如何产生的呢?导入减数分裂。
鱼涵潇老师首先提问生命的起点是什么?受精卵。受精卵是如何形成的?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接着提问精子和卵细胞是怎么来的?导入减数分裂。
张平老师和吝亚玲老师方法一样。先复习了细胞增殖的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必修一中学习了有丝分裂,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细胞增殖的另一种方式减数分裂。
④《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导课
这个课题李老师的导入方式是设置矛盾情景,其他三位老师的方式是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出发。
李维娜老师首先复习了基因的概念及DNA存在的场所是细胞核。接着提问复习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并画出细胞图,重点画出细胞核和核糖体。提问: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到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最终合成蛋白质的?导入基因合成蛋白质过程。
张平和鱼涵潇老师老师首先复习了基因的概念和性状是有蛋白质决定的。然后提问:我们观察可以发现同学和同学之间长的不像,但是我们和自己的父母却长的很像,这是为什么呢?直接原因是蛋白质不同,最终原因是基因不同。导入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吝亚玲老师首先复习了DNA的复制,通过复制亲代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了子代,子代获得亲代的DNA,为什么亲代和子代之间现出了相似的性状,DNA与性状之间有什么关系?性状是由蛋白质体现的,DNA又是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导入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⑤《人体稳态》导课
这个课题四位老师的导入方式都是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出发。
李维娜老师和鱼涵潇老师按照课本12页顶头的一段举例文字进行导入。
张平老师从健康角度导入。经常不运动的同学剧烈运动后就会腰酸背痛,为什么?产生了大量乳酸。发高烧时候会感觉到头疼,为什么?体温改变。这两种情况都打破了人体内的平衡,导入人体稳态。
吝亚玲老师提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当你大量喝水后,就会频繁上厕所,当你喝的水较少时,上厕所的次数就会减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人体内环境中的水能保持一个动态平衡即一个稳定的状态,也就是人体稳态。那么什么是内环境?什么是稳态。导入新课。
⑥《生物群落的构成》导课
这个课题四位老师的导课方式都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入新课。
李维娜老师、张平老师和鱼涵潇老师在这个课题的导课方法一样,都是先复习了种群的概念。然后通过展示池塘、草原、森林等群落的图片引入群落的概念。
吝亚玲老师复习种群的概念后,直接从概念提问: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各个种群的总和称为什么?导入群落。
二、调研学校生物教师导课在课堂实施中的效果
通过对四位老师进行的访谈,整理访谈结果后,针对各种不同的导课方式,我深入到课堂观察了教学效果并访谈了部分高一学生。下面是四种导课方式的效果调研结果:
1、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出发导课方式效果
通过听四位老师此导课方式的课,发现结合学生是实际出发的导入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学生明白在这堂课所学的知识是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许多问题,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考试,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会少了应考的压力感,课程实施起来气氛活跃且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思维的开拓。
2、设置矛盾情景
在这方面李维娜老师做的很好,我主要听了李维娜老师的减数分裂这节课进行观察,效果很好,很好的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原理解决不了这个情景,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激起。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知心理是学生学习最大且最直接的动力。在后面讲解减数分裂过程原理时,学生注意力很集中,且保持了活跃的思维。访谈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喜欢这种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让他们感觉生物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
3、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引入旧知识
这是四位老师最常采用的导课方式。通过听课和课后作业检验发现,这种导课方式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且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做的很好。经过访谈,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表示喜欢这种导课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可以加强知识的记忆。
4、直接导入
这样的导课方式学生对该节课的课程内容明了,学习目的一目了然。但是经过听课观察,采取直接导课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直接导致整堂课的学习内容不够生动。经过对学生的访谈,超过半数的学生不喜欢这样的导课方式,因为显得枯燥。
三、对今后教学的指导
课堂导入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精彩的导入能够收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失败的导入则使人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一堂课中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导入既受时间、环境、教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受老师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性格思想及审美能力等主观条件的制约。课堂导入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教师可以凭借逻辑推理,依靠理智活动,对导入规律进行控制和探索。经过调研和分析思考,在今后的教学实施当中我在设计导课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意识上注重导课的设计。
1、在导课设计之前认真研究课程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最适合的导课方式。
2、丰富课程导入的方式,进行创新导入,采用各种方式充分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生物的兴趣。
3、导课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
4、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导课起到的作用,对学生在思维上进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