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陈达文:“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学法指导

作者:陈达文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1日
点击次数: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学法指导

             ——“乐善文化”科研论文

钦州二中化学组 陈达文

摘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与学这种双边活动不可能一直陪伴终身。学习方法的指导就凸显其重要性了,为让我们钦州二中老师善于在“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我们钦州二中学生乐于接受“新课改”下学法指导,很有必要了解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和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从而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最终实现“乐善”的和谐。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化学,学法指导,“乐善”。

2004年秋季,普通高中新课程已经在广东省、山东省、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率先进入高中新课程的实验后,2012年秋季学期我们广西也进入高中新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方面的改革深度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实施起来必然是复杂的、难度很大的。新课改的理念深入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学科,化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科目也必须积极推进新课改理念的落实。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与学这种双边活动不可能一直陪伴终身。学习方法的指导就凸显其重要性了,为让我们钦州二中老师善于在“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我们钦州二中学生乐于接受“新课改”下学法指导,很有必要了解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和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从而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最终实现“乐善”的和谐。

一、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进入高中的学生在经历了初中一年学习的历程后,在年龄和知识方面都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心智也逐渐成熟,有了一些自己独立的想法和学习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与初中学习的转变。

现阶段我们全区的高中化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吸收了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精髓,但仍处在一个不断尝试、不断发展的阶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方式和知识储备、结构都受到了挑战。在旧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仍存留,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尚未形成的情况下,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仍存在教师对新的教学要求把握不足,教学方式不够科学合理以及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等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中化学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2、教师教学方式仍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更多的是老师的讲解,方式单一。3、教学评估方式过于死板,难以促进学生真正的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教育仍然难以摆脱高考的检验,形式多样化的冲击更加加重了老师和学生的压力。新课改的三维目标难以在高中教学中得到一贯的落实。这样的现状,我们二中的“乐善”文化要渗透进我们师生的教与学当中就会大打折扣。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特点有:一是鲜明的时代性。由于过去的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化学科学无论在基础研究上还是在工业生产中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因此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些对大家发展有用的化学研究中的新成果、新进展。突出的时代特征还体现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上,师生的关系将构建为一种新型的和谐、民主、尊重、教学相长的关系;突出的时代特征还体现在对我们“终生学习意识”的培养上。因此新课程中要求同学更主动、更积极地投身到化学学习中。多实验、多思考、多探究、多开展研究性学习应该是高中化学学习的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是坚实的基础性。由于高中教育已经转变为面向全体的大众教育,化学学习的目的不再是仅仅塑造化学方面的“专长”,为进一步学习高深的学科理论和从事化学事业做准备,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化学教学全面提高大家的化学学科素养。新教材共8个模块:必修的《化学1》和《化学2》是面向全体的,另6个选修模块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前两个模块的特点是十分重视运用化学基本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应该在社会生活这一大课堂中,采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后四个模块主要是渗透化学思想的教育,同时主动进行实验探究。后6个选修模块不是每个学生都要选择,如果发展方向是化学的学生则在6个模块中选择要求的几个,而非化学方向的学生则需要再完成1个模块(2个学分)即可。

三是突出的选择性。课程要求给了学生、教师更多的自主空间,评价方式多样化、习题类型多样化、获取资源的方式多样化等,为突出课程的开放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以新课改的理念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我们钦州二中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不只是把学生教懂,而是要把学生教会,教会学生怎样自己去获取知识,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最后做到:学生乐于学,老师善于教。

要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我们不仅要加强教法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法的研究,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就高中化学学法指导来说,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是基础,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先都要有所准备。预习主要是对知识的准备。具体的讲,就是学生要在老师讲解新课之前,有计划的独立的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对下一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初步了解,有备才能无患。预习有几大作用:

1、提高听课质量。

在学习化学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在讲解新课过程中经常会联系到以前学过与之相关的“旧知识、旧概念”,但是自己却对这部分的内容不熟悉或者遗忘了,这就意味着大脑中短暂空白,或者说学习的阶梯中断了,其结果就是对新知识不能很好理解吸收。因此,我们在学习新知识以前必须预习,通过预习准备好学习新知识时所必须的旧知识,从而为课堂学习扫清了障碍,同时这样做就会不局限于老师的讲课速度,超前自学。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而且会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超前学习时肯定会存在不少疑问,或者是对一些问题存在比较肤浅的理解,当老师在课堂讲到这部分的内容时,你就可以带着疑问去听课,并比较老师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自己的理解有何异同。这样一疑一思,一对比一求证,会将知识在课堂上真正掌握。从而提高听课质量。

2、提高听课水平。同学们会有这样一种经历,同是一个班的同学,听同一个老师讲同一内容,但是每个人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却有很大差别。那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就是因为有的同学课前预习而有的同学不预习所造成的。课前预习过的同学,是有备而来,课前对所有的内容有了一个完整的了解,对这节课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自己哪里要聚精会神地听,哪里不太明白等等,心中有数。而课前没预习过的同学,就会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一节课下来,也许只听懂一点点,而如果遇到了知识障碍就可能一点点都听不懂了,长此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越是课前不预习,越听不懂,课后要补习的内容越多,越就没有时间预习。

3、可以提高课堂笔记的针对性。由于有了课前的预习,心中有了对这节课所讲内容的整体了解。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就会知道老师的板书哪些书上有,不需要记,哪些是老师补充的内容,书上没有,应该记笔记,就不会产生不知道如何记笔记的情况。有的同学因为课前不预习,上课时对老师的板书不知道哪儿应该记,哪儿不应该记,结果就不得不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努力地去记录教师的板书。这样就不可能跟上老师的讲课速度,既影响了听课的质量,又不可避免地做了一些无用功。

(二)培养喜欢听化学课的兴趣

听课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最基本形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听课中度过的。听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知识的获得大部分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来获得的。因此,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学会听课。

1、集中精神听讲,发挥主体作用。

在课堂上只有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抓住知识的重点,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听课时,眼睛要盯着老师的板书,老师讲解时,眼睛要盯着老师的动作和表情,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集中精神听讲的同时,还要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有的同学认为,上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他们把学习比做送货进仓,认为只要自己打开“仓门”就可以等着老师把货物送进去。这种想法是把自己放在学习的被动的地位上,是不对的。要提高听课效率,重要的是对老师的讲解进行思考,主动地去吸收老师所讲的内容,发挥个体的能动作用。

2、紧跟老师的思路。

不少同学上课时不是埋头自思,就是忙着做笔记。思想不能与老师保持一致。这是一种不好的听课方式,听讲时思想必须与老师保持一致,听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技巧去解题的;听老师对问题有哪些提问、解释。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听课的重点,不脱离教师讲课的轨道。

3、要以理解为主。

听讲的目的,就是要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如果听讲时分不清主次,结果抓了芝麻,丢了西瓜,课堂上听是主体,“听讲、听讲”主要是先“听”,这是主体,“想”和“记”是次体。原则上是先听清楚再思考,思考懂了再做笔记,不要只顾思考和做笔记而忘记了听讲或顾不上听讲。

4、积极回答问题。

老师的提问往往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要快速思考,踊跃发言。在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精力集中,边听讲边分析正误,留心不完善的或有错的地方,随时准备补充和纠正。上课不仅仅是老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而且是老师和学生双向交流信息的过程。其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做,一方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大家思考,提高听课效率,另一方面还可锻炼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脑的快速反应能力,将被动的听课变为主动的参与。因此,你可不要失去这样的好机会呀!要随时准备积极发言。

5、要敢于质疑。

课堂上有不懂和疑难问题,有不同的想法,要敢于提出,以求得老师的及时帮助。

6、做好课堂笔记。

记课堂笔记的最常用方法是“提纲式”笔记法。即一边听课,一边敏捷地概括和记下重点、难点。课堂笔记要尽快整理,使重点突出,这对巩固知识十分重要。笔记的充实整理包括两点:一是把课堂上漏记和记错的内容补上去或纠正过来;二是理清纲目,突出重点、难点,用概括的语言将本节内容串联起来,使笔记成为一份自己提炼加工的、深化的和系统的复习材料。

要把握记笔记的时机,原则就是不影响听讲,一般情况下要用90%的注意力集中听讲,只抽出10%的注意力进行简要记录。做笔记的关键是记下“必要”和“精华,这个 “必要”和“精华”就是——记重点、记难点、记疑点、记思路、记技巧。记笔记应着重记下老师讲课中的归纳和总结,以及容易混淆的概念等。

7、注意用目光和老师交流。

师生间积极的目光交流,不仅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使老师也很容易从学生的表情里读出哪些地方学生已懂可略讲,哪些地方还需放慢速度重点讲,因此目光交流的过程实为师生间相互了解、感知的过程。

8、善始善终,听好小结。

临近下课,经历了紧张一节课的大脑往往感到疲惫倦怠,往往会对小结部分引不起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结尾的话虽然不多,却常常是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的提示,是点睛之笔,“文眼”、“核心”所在,它对我们进一步理解课本内容、掌握知识要领、领会知识的实质,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听好最后的小结。

9、注意课后总结。

一节课下来,应该做一个课后总结。想一想老师是如何引入这节课的,中间是如何分析的,最后是如何归纳的,弄清来龙去脉,概括出这节课的知识要点,并将它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已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融会贯通。

(三)不时地进行化学的复习

根据遗忘规律,学习内容的最好方法是及时复习,强调复习的及时性,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下面介绍一种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1、尝试回忆:

所谓尝试回忆,是指将课堂内容回想一遍。尝试回忆当堂效果最好。一是因为学生白天都有67节课,晚上还要上晚自习。当堂回忆能充分利用这些时间。二是因为老师刚刚讲过,趁热打铁,能把记忆和理解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当堂回忆以后,下课再及时复习,能使记忆和理解得到重复和循环。而当堂回忆还要注意几点:(1)善抓重点,回忆的内容是老师指出的重要内容和教材里的关键性的概念。(2)讲究方法,对于易混淆的概念要比较记忆,当堂回忆毕竟时间短,课后要注意多复习。

2、认真读书:

在复习过程中,完成了尝试回忆的步骤以后,便要开始认真读书。当然,这时的读书与预习时的读书不一样,它是在预习和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所谓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是指不仅要在读书的过程中从头到尾,逐字逐句读,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内容决不马虎,要全面过目,而且还要边读边思考,要多想想在回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内在联系,更要思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要重点突出。复习中的读书,要有重点,对于已经记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不必再花时间,而把时间集中在回忆不起来和印象模糊的内容上面。在读书时不妨可以边读边划。

3)重在精读、熟读。对于课本的一些重要内容,必须做到精读和熟读。至于一些关键的章节和定义、定理等内容,还要在精读、熟读的基础上,将其背出来。

4)适当看一些参考书。在复习的过程中,适当的看一些参考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看参考书当然是在复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而且是结合课本内容去读参考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3、整理笔记:

在复习过程中的整理笔记,是指要把预习、课堂学习和复习等学习过程中所记的笔记串连起来,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整理,使其成为一份经过加工和提炼的复习资料,整理笔记的过程往往是一个知识深化、简化的过程。所以,它要求索引清楚,中心突出,内容精练,最好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可以使这份经过加工和整理的笔记成为阶段复习和重要考试前的复习的得力助手。

4、探究和发现:

复习的内容不能仅局限重复课本内容上面,而应该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探究和有所发现。所谓“温故而知新”也就是这个道理。要在复习过程中进行探究,最根本的方法是“质疑”,也就是提出问题。对于知识,不仅要懂得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要懂“为什么”的问题。

总而言之,学法指导对每个教师来说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针对不同课型特点,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学生特点,不同学习阶段特点,有的放矢地、有效地进行指导,持之以恒,定能收到满意的效果。